朱元璋杀功臣,刘伯温是怎么救命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朝新成立,屠杀英雄。封建社会一姓江山,不是全世界人民的江山。要说屠杀英雄最重要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不得不引领他们的脖子去杀死他们,但一些聪明的人用他们的智慧逃脱了灾难。千古奇人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
[img]316537[/img]
朱元璋
公元1368年,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击败徐寿辉、陈友谅等竞争对手,将元军赶回沙漠。朱元璋扫荡世界,咸服群雄,于是在南京立皇建极,国名大明,年号洪武。明朝新成立后,朱元璋忘记了与大臣共享荣华富贵的协议,开始将屠刀伸向大臣。
明洪武八年(1376年),朱元璋以“空印案”为借口,杀害了数百名功臣。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发起“胡卫庸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以“郭桓案”杀害了六位侍郎以下官员,涉及67万人。
[img]316538[/img]
朱元璋剧照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发布了《奸党记录》,与胡同谋反罪,杀害了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大量英雄。胡在案前后杀害了78万英雄和宿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发起“蓝玉案”,以谋反罪杀梁国公蓝玉及其涉案人员。蓝玉案杀害了一公、十三侯、二叔,涉及杀人1500多人。因此,明超功臣宿将,开国元勋几乎被屠杀。明朝开国34位英雄,如李善长、汪广洋、徐达、胡维庸、蓝玉、陆仲亨等,都被屠杀。只有刘伯温、汤和、耿炳文和郭英逃脱了灾难。
[img]316539[/img]
胡惟庸
在这四个人中,刘伯温是如何逃脱这场灾难的?这主要是一首诗。在朱元璋屠杀英雄之前,刘伯温意识到朱元璋的气质是反复的,无情的。他不能容忍他的下属有两颗心。此外,朱元璋早年经历了极其艰难的经历,一生都在努力打下大明江山。他的眼睛里没有沙子。于是刘伯温急流勇退,提前告老家回青田,不再问政治问题。
虽然刘伯温已经告老归乡,但朱元璋一直不放心,于是他连夜派使臣到青田,叫刘伯温回朝。使臣们日夜飞马前往青田。当他们到达刘府时,他们看到房子里的灵棚很高,他们感到悲伤和快乐。进出的人都戴着白布,刘的后代向使臣哭泣。刘伯温前一天突然死了。
[img]316540[/img]
胡惟庸案
刘伯温死了,使臣们不得不回到朱元璋身边。使臣回到朝鲜报告刘伯温的死讯后,朱元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但几天后,多疑的朱元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刘伯温不可能这么容易死,所以他决定亲自去看看刘伯温是否欺骗了自己。
大使回报后的第三天,朱元璋带着几个跟随者,假装是商人,悄悄地来到刘伯温的家乡青田。当他经过村头的一座破庙时,朱元璋不禁想起了他早年当和尚时的情景,所以过去历历在目,就像昨天一样。于是朱元璋走进破庙。他一走进破庙,就在墙上画了一个背着大布袋的和尚。和尚旁边还写了一首诗: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代有多少英雄,得道多助失败!
[img]316541[/img]
刘伯温
朱元璋定睛一看,发现墙上画的和尚很像自己。朱元璋看着这首诗陷入沉思。过了很久,朱元璋突然意识到他对着墙叹了口气,连连说了三句:“只是!只是!只是!”之后,朱元璋命人抄下这首诗,随机回到首都。
这首诗是刘伯温留下的。为了避免朱元璋的追捕,刘伯温隐瞒了自己的死亡。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不会轻易放手,所以他在村门口写了这首诗。如果朱元璋再次派使节来,他看完这首诗后应该会有所反应。首先,这首诗可以表达他的思想。其次,这首诗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这可能会恢复皇帝的初衷。
[img]316542[/img]
刘伯温和朱元璋
回到北京后,朱元璋没有再追刘伯温,也停止了对剩下的英雄的屠杀。刘伯温用一首诗逃离了皇帝的追逐,充分展示了他的伟大智慧。刘伯温的“魔法”名字真的很有名。刘伯温写的“得到更多的帮助,失去了死亡”已经成为一句古老的句子,这首诗已经成为一首古老的诗,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会背诵。
朱元璋杀功臣,刘伯温是怎么救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