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吴三桂反清的事情,
说起吴三桂,大家肯定会想到“冲冠一怒为美”这首诗,也会想到吴三桂投降满清,导致满清200多年的黑暗统治,最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使中国的现代史充满苦难。为什么这样一个投降满清的人晚年要反清?
[img]312921[/img]
在真实的历史上,吴三桂贵是明朝的贵族和军门世家。他不喜欢李自成的泥腿。不要怀疑历史上有哪些达官贵人看得起泥腿?尽管后来也打算归顺大顺,但在这个节骨眼里,京城传来消息,他在北京的家不见了。事实证明,大顺军进入首都后,对前明官员采取了“追赃行动”。结果,他的家人没有幸免于难。不仅他的财产被抄袭,他的父亲吴翔也被关进了监狱,甚至他最喜欢的吉祥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副将军刘宗敏占领。抄家、辱父、霸妻,吴三桂一怒之下,与李自成彻底决裂。
[img]312922[/img]
这个时候,吴三桂并不是真的想投降满清。对于当时明朝的中士来说,引军助剿并非不可能。吴三桂当时也有同样的想法,否则历史上就不会说吴三桂与多尔根谈判,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引清军入关。多尔根答应了吴三桂的条件,当然多尔根也很狡猾,对吴三桂不放心,要求他换成满清服装,剃头留辫子。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吴三桂和满清根本不是一路走来的,两者是面心不和,各取所需,这也为满清康熙削藩、吴三桂反清奠定了基础。
吴三桂引进清军入关后,作为“带路党”,确实为满清统一中原立了不少功劳。渐渐地,我忘记了投降满清,在云南过着自己滋润的生活。那么为什么吴三桂晚年终于反清了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吴三桂一开始并没有真正降低清朝,否则他就不会和多尔根谈论治理条件了。满清和吴三桂一直互相提防,把对方当成隐患。你为什么这么说?最好说满清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和两个孙子拘留在北京当人质。而且,吴三桂军队的工资不是满清供应,而是自筹资金。你认为这是相互信任的表现吗?
虽然吴三桂不信任对方,但此时吴三桂已经67岁了,长期以来一直无意争夺名利地位。此外,他的长子吴应熊仍然在北京做人质。吴三桂也想回到家乡辽东安度晚年。吴三桂写了一本关于撤军的书。事实上,吴三桂应该是出于真诚。但为什么最终会发生逆转呢?这将谈论我们伟大的康熙皇帝。
[img]312923[/img]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主要责任在于年少傲慢的康熙皇帝。吴三桂要求撤藩,但清廷指责云南军费过高,清政府无法供养,决定撤藩。吴三桂已要求撤藩。但后来又指责吴三桂在云南私自开采铜矿、银矿作为工资。这种矛盾的表白说明了什么?此外,吴三桂离开山海关后,没有人为他提供工资。吴三桂的军费一直是自己筹集的。谁能为敌对势力提供军费?
此外,满清和吴三桂一直不信任对方,吴三桂的兵将在吴三桂的压力下投降满清。后来,当吴三桂即将离开云南时,吴应林、吴国贵、高得捷、夏国相、胡国柱联手杀死了满清派往云南的总督朱国治。当我们可爱的康熙大帝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愤怒地杀死了在北京做人质的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孙子吴世林、和硕公主和他的家人。这不是一种强迫吗?
[img]312924[/img]
各种事情,在当时的情况下,吴三桂也被迫逆转。
吴三桂早年引入清军入关 为什么晚年举兵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