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溥仪退位了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是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三岁登基,在位不到三年就宣布退位,只有六岁。
溥仪的退位是按照正式的规定来的。他以皇帝的名义发布了最后一条诏书,这就是所谓的“退位诏书”。这一诏书的颁布意味着溥仪的皇帝生涯已经完全结束,清朝的灭亡。
溥仪的主动退位也会给一些人留下遐想。例如,如果他不主动退位,甚至坚持不签署退位诏书,中国的历史趋势会改变吗?
[img]312122[/img]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遐想是一种幻想。正如我前面所说,溥仪当时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能理解“皇帝退位”呢?更重要的是,溥仪当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他没有亲政或掌权。就连退位诏书也是由龙裕太后签发的。然而,尽管如此,仅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它仍然值得探索。
[img]312123[/img]
溥仪退位时,清朝并没有失去所有的支持
这是溥仪宣布退位时,清朝仍有支持者。即使在北洋军,也有重量级支持者,如冯国章、曹坤等,以及后来制造复辟闹剧的张勋。
这些人都是满清的铁杆支持者,只要溥仪(实际上是龙裕太后等掌权者)下达命令,这些人就有可能迅速响应勤王。
这意味着溥仪代表的满清当局当时还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他们为什么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呢?
[img]312124[/img]
溥仪表面上是主动退位,实际上是被“逼宫”
皇帝超过一万人。谁愿意放弃如此高贵的地位?当时,满清统治者当然不愿意放弃祖先传下来的特权。
退位云云,即使圣旨中说得很好,也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利益,也是一种陈词滥调,一种谎言。真正让溥仪退位,让清朝统治者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是以段为首的北洋军的宫殿。
[img]312125[/img]
北洋军两次逼宫,隆裕太后不得不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1912年1月26日,以段为首的40多名北洋军高级官员联合向清廷发出电报。大意是他们听说清帝打算退位。大家都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能保证皇室的地位。
这篇电文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了。虽然他们都称赞,但他们的话里有刺,这意味着如果满清皇室不知道好坏,他们未来的地位将难以保存。
[img]312126[/img]
这张电报发到北京后,满清统治者震惊了,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冒险的,甚至有人直言这张电报是伪造的,不是真正出自段。
然而,很快,第二张电报就传到了,这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威胁,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到。正是这两张电报的连续“强迫宫殿”,让清朝的统治者看到了总体趋势,使溥仪不得不主动退位。
真正让溥仪主动退位的是隐藏在幕后的袁世凯
事实上,虽然段祺瑞是明面逼宫的,但袁世凯却是秘密主导的,段祺瑞只是他台前的木偶。
袁世凯因为自己的身份,不好意思公开说这些话,但秘密地,或者给了龙宇太后严重的威胁,据说在密奏中,他公开提到“路易儿孙”,意思是让龙宇太后相识,否则她和满族皇室,是路易儿孙的结局。至于路易的后代是什么,我相信不要说,我们也应该明白。
[img]312127[/img]
据说溥仪的退位似乎是主动的,但实际上是被迫的。强迫他退位的直接导火索是北洋军的两次宫廷电报。至于幕后的使者,是雄心勃勃的袁世凯。
当然,溥仪的退位也符合历史大势。这也意味着,如果他拒绝退休,他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场。至于结局,情况会更糟。
如果溥仪拒绝退位,结局可能会很惨
退位是溥仪最好的选择。如果当时满清统治者还抱着孤注一掷的念头,想对抗到底,结果对他们来说会极其惨烈。
在这种情况下,北洋军将迅速进入北京,控制所有皇室成员。这样,这些人是生是死,都是袁世凯的想法。至于保持高贵的地位,这是一种妄想。
[img]312128[/img]
当然,当时满清还有一些支持者。如果这些人敢公开反对世界,可能会掀起一些波澜。然而,面对历史大势,最多只是一点涟漪。这些人也会和满清皇室一起被无情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参考资料:
《清史稿》等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溥仪拒绝退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