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是“能安天下的人,只用人”。在历代皇帝中,李世民一直以洞察人、善于用人而闻名。他的手下几乎把隋末唐初一流的文武人才都抓住了,这也成为唐末乱世最终胜出的关键原因。
[img]311401[/img]
然而,李世民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神仙,有时他会误入歧途。在人才筛选和筛选方面,他不能100%无遗漏。有一位经天纬地的天才,他意外地成了李世民眼皮底下的“漏网之鱼”。他长期默默无闻地担任基层官员。直到唐高宗登基,他才大放异彩,震撼亚洲,成为唐代的骄傲。
[img]311402[/img]
这个人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将军刘仁轨。刘仁轨,河南汴州尉氏人,出生于公元601年,只比李世民小两三岁。刘仁轨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就喜欢读书。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有机会在耕地和砍柴后阅读几页书籍。即使书不在身边,他也会把树枝折断成笔,在地上写作和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充满了知识和战略。
[img]311403[/img]
然而,刘仁轨的人生发展之路充满了曲折,这是一个典型的晚期成功。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就在就业之际,各种文武人才有着广阔的舞台,李世民渴望人才。然而,刘仁轨一直缺乏机会,从未为人所知。
[img]311404[/img]
直到唐朝成立,唐朝高祖武德时期,刘仁轨被迫生活,在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的手下担任文案官员。有一次,他帮助任壮起草了一张奏章。看完后,任壮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惊讶,所以他建议他成为息州参军。只有这样,刘仁轨才能踏上仕途。
从那以后,刘仁轨的仕途发展一直平静而平淡,几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李世民在位期间,刘仁轨担任县城23年。所谓县城,在唐代属于八品小官,职位仍在七品县长之下。协助县长处理公务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img]311405[/img]
都说“阎王好做,小鬼难当”,适当用在县丞身上。作为唐代统治制度的最低官员,县城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是一个比他大的官员,日常事务复杂琐碎,基层所有的麻烦都很难纠缠。县城必须亲自处理长官,安抚人民,这是一个懦弱的角色。唐代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蓝田县丞厅壁记》,生动地描述了县城的尴尬局面。整个贞观年间,李世民似乎都不知道有他这样的一号人物。
[img]311406[/img]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刘仁轨48岁,年近50岁。这时,他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发展期。他被提升为新安县令和青州刺史。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派兵征集百济。刘仁轨奉命督促海运,从此致力于唐代东北亚运营的历史进程。
[img]311407[/img]
公元661年,唐朝征服百济后,刘仁轨升任检校,带领方州刺史,留守百济。龙朔三年(663年),日本将领毛野带领2.7万人进入朝鲜半岛,试图将其扩大到势力范围。刘仁轨立即带兵迎战,著名的白江口之战爆发。
在白江口战役中,刘仁轨带领唐代水手,在军队和船舶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四战,燃烧400艘船,烟雾,海水红,小偷崩溃”,震惊亚洲,奠定了唐代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晚刘仁轨也成为唐代的骄傲。在《唐朝的伟大历史》中,对这场战争也有详细而精彩的描述,请参考。
李世民见人却错过了他,李世民死后他威震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