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今天是如何保住王子的位置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说起朱棣,大家一定都知道,但说到他的继承人朱高炽,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朱棣一生风云交错,虽然皇位得之不当,但其文治武功实属一代明君。而朱高炽中年登基,仅坐了十个月的龙椅就突然崩溃了。除了肥胖,人们对他的印象是迟钝。相比之下,他的弟弟朱高旭高大勇敢,屡创战功。朱迪最终传给朱高炽是非常困难的。作者认为朱棣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
[img]311146[/img]
第一,长子继承制根深蒂固
自周朝以来,除了王朝与少数民族和外戚生死存亡的专权外,长子继承制贯穿始终。当然,随着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大,君王个人喜好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皇帝喜欢哪个儿子,哪个儿子可以继承大统。但事实上,一般皇帝在初立王子时都会优先考虑长子的继承制。例如,无论汉高祖刘邦多么喜欢戚夫人,他都想立次子刘如意为王子,从未废除过王子刘颖。而程朱理学盛行的明朝,对这一理论最深刻的实践就是长子继承制。该制度规定:“国家建储,礼以长,天下之本在焉,居长者必立正储君
”、“兄弟终弟及,必须立母所生,妾所生,虽长不得立”。
[img]311147[/img]
明朝采用八股文科举考试制度,科考内容完全以朱的《四书集注》和宋元的《五经》为基础。在这种学习环境下,程朱理学是朝野上下治国的基础。立储君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皇帝自己的意愿很重要,但当涉及到国家时,皇帝永远不会仅仅依靠偏好来决定,尤其是明朝。换句话说,君主越聪明,大局就越重要。毫无疑问,朱棣是一个集权主义者,他确实更喜欢次子朱高旭,甚至在靖难之战中多次暗示立朱高旭王位。但是他的王位是靠武力夺来的,很多人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心里真的很不满。如果他不遵循长子继承制,恐怕会更难服众。
[img]311148[/img]
二、朱高旭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为宠物感到骄傲
朱高旭特别受朱棣的喜爱,因为他的性格最像朱棣,在靖难之战中立下了许多功绩。作为成年亲王,他应该去千里之外的封地云南。然而,他不仅向周围的人抱怨,还留在南京。朱迪没有惩罚他,还让他搬进豪华的汉王府。这座王府原本是朱元璋修给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住的,规模巨大。清朝是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时期是天王府;民国时期是总统府。
然而,朱高煦对此并不满意。凭借朱棣的宠爱,他到处拉拢大臣,结党营私,私养武士,在朝鲜形成了与王子对抗的力量。此外,他为人飞扬霸道,经常胡作非为,他还自比秦王李世民,丝毫不把王子放在眼里。无论如何,王子是朱棣立的。朱高旭的行为显然是在质疑朱棣的选择,他认为自己是李世民。他不是在暗示朱棣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李渊吗?这并不难联想,更何况朱迪天性多疑。
[img]311149[/img]
三、朱高炽表现出色,娶贤妻,生智子
一般来说,只要原王子没有犯错,他就不会被废除。毕竟,向世界解释无名是不容易的。朱高炽对此非常清楚,他即使肥胖,也一点也不愚蠢。事实上,早在朱棣起兵时,朱高炽就留在北平守城,展现了他的治国能力。在此期间,他手中只有一万士兵,却巧妙地击败了李景隆。然后他被立为太子,每当朱棣出征,他都监国有功。这些事件赢得了大多数朝臣的认可和尊重。在朝臣的支持下,只要不犯错,王子的地位就有保障。
[img]311150[/img]
也许是因为从小虚胖,心理自卑,性格平和,极善隐忍。作为王子,他不仅被父亲皇帝命令减肥,而且总是被弟弟朱高旭压制和诽谤。但他从不生气。面对父皇的厌恶,他试图减肥,但他属于喝水会发胖的人。面对弟弟的挑衅,他只是笑了笑,甚至在朱高旭违法的时候为他求情。在这一点上,朱高炽表现出了巨大的智慧。此外,他在结婚生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朱高炽的妻子张聪明好学,温柔贤惠,是一个真正的贤内助。据《明通鉴》记载,张氏嫁给朱高炽后,深受朱迪和徐皇后的喜爱。据说有一次朱棣御临便殿,张氏亲手为朱棣做了一道御膳,朱棣吃完后非常喜欢,连连称赞:“新妇贤,他日家事多赖!更重要的是,她给朱高炽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那就是朱瞻基。史载,朱棣非常喜欢这个长孙,几次出征都带着。他还在众臣面前说:“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能知士兵劳苦,知征伐不易。但是文事武备,不能偏废,每天营中闲暇,卿等还跟它讲经史,以资典学。由此可见,朱棣对孙子的培养远比儿子用心,他立朱高炽为帝,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朱瞻基以后能顺利登基。
[img]311151[/img]
综上所述,朱高炽当皇帝真的离不开弟弟的茧,妻儿的推波助澜,但作者认为他更依赖自己。如果他不小心犯了错误,储君的恐怖早就没有保证了。俗话说,人不能长相,宽容是智慧的象征。
朱高旭屡建奇功,朱高炽是如何保住王子之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