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带来福全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在人们的印象中,康熙是一位非常重视家庭感情的皇帝。康熙对孝庄太后、仁宪太后、孩子和兄弟姐妹都很好。事实上,康熙成年人的兄弟姐妹并不多。兄弟有富王福全、恭亲王常宁、和硕和顺公主、和硕柔嘉公主和固伦端敏公主。其中,和顺、柔嘉和端敏只是顺治皇帝的养女,也就是说,康熙真正成年的兄弟姐妹只有福泉、常宁和恭哈,最深的感情是富王福泉。
[img]308497[/img]
裕亲王福全是顺治皇帝的次子,出生于顺治十年七月,生母是宁的董鄂氏公主。
换句话说,在福泉年轻的时候,顺治皇帝曾经问过所有皇帝的抱负。当被问及福泉时,福泉回答说:“我愿意成为一个贤惠的国王。”从福泉的回答来看,清朝的王子确实没有皇帝的抱负,但这实际上与当时顺治皇帝的偏好有很大关系。
董鄂妃生下皇四子后,顺治皇帝称之为“我的第一个儿子”。整个宫殿都知道,皇四子无疑将是清朝的继承人。此外,虽然福泉的生母也姓董鄂,但她当时只是一个妾,无法与皇四子的生母董鄂妃相比。毕竟,董鄂妃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受到顺治皇帝的青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只活了三个多月就去世了。后来顺治帝也因病去世,年仅24岁。顺治帝去世前,在选择继承人时,作为最大的王子的福全(注:顺治帝的长子牛钮早逝)也在考虑范围之内。然而,传教士汤若望建议立皇三子玄烨为继承人,因为玄烨经历了天花板,已经有了免疫力。
最后,福全和大清王位擦肩而过。
康熙继位后,虽然他手里没有太多的实权,但他也非常照顾自己的兄弟。康熙六年来,福泉被授予玉泉王称号,并参与议政。你知道,福泉只有15岁(虚岁),这在清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康熙亲政后,他也特别重视这位兄弟。主要表现是征服加尔丹之战。
[img]308498[/img]
康熙二十九年,裕亲王福泉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将军。他带领清军与恭亲王常宁作战。虽然福泉在这场战争中击败了噶尔丹,但他擅自撤军,违背了康熙的意愿,受到了惩罚。
此后,裕亲王福泉再次与康熙皇帝作战,最终彻底击败了加尔丹,迫使加尔丹服毒自杀。从那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福泉逐渐淡出了政治,但康熙对这位兄弟的关心丝毫没有减弱。
康熙42年,福泉病了。当时,康熙正在外面巡逻。康熙知道后,立即派王子去王府探望。最后,福泉在当年6月去世。听说福泉病逝后,康熙立即赶回京都,亲自向玉泉王府致敬,甚至在棺材前受苦。康熙对这个兄弟的感情可见一斑。
事实上,康熙之所以如此重视与福泉的手足之情,还有一层含义。当时,康熙的王子们互相争斗,有夺取王位的迹象。康熙的举动无疑是为儿子们树立榜样。然而,与康熙对待恭亲王常宁(康熙的五兄弟)相比,裕亲王福泉的待遇要厚得多。可以看出,福泉确实是与康熙关系最深的兄弟。
福泉:与康熙关系最好的兄弟,康熙死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