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宋真宗封禅的事,
宋真宗封禅以来,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
很多人认为宋真宗没有资格去泰山封禅,但他去泰山封禅。宋真宗的表现让后来的皇帝羞于和他在一起。所以我不想再这么做了。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真的很像闹剧。
[img]303130[/img]
(宋真宗)
宋真宗在与辽国建立“禅渊之盟”后,前往泰山封禅。宋真宗打败辽国并不完全是他的错。这不仅是宋太祖时期的重文抑武,也是军队战斗力的不足。此外,在宋太宗时期,辽国人依靠错误的战略打法被打败后,军队产生了普遍的恐慌。与此同时,辽国在这个时候突然崛起。
但无论如何,宋真宗确实被打败了。打败后,他不得不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去泰山封禅,至少想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提振赵宋皇室在中国的影响力。
赵宋皇室的王位来自后周。下周,柴荣带领军队攻打辽国,三个月内打下三个州,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然后柴荣英年早逝,@ 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宋太宗上台与辽国作战,甚至宋真宗上台与辽国作战,都输了。还订立了“禅渊之盟”,割地还赔偿。这不可避免地让中国人有一种感觉:赵宋皇室没有能力,不如后周。这种观点显然会严重影响赵宋皇室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宋真宗想去泰山封禅。通过去泰山封禅的活动,说明赵宋皇室的王位是上帝赋予的,不是夺取的。这封住了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的嘴,保证了赵宋皇室的权威地位。
[img]303131[/img]
(宋太宗)
第二,宋真宗要保证自己的地位。
我们知道宋真宗当皇帝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宋真宗的父亲。宋太宗的王位是从他的兄弟宋太祖那里继承的。宋太宗继承了宋太祖的王位,这在民间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宋太宗继承王位后,他在与辽国作战时失败了。
你知道,当宋太祖与世界作战时,虽然他几乎没有与辽国作战,但他是一名常胜将军,很少打败战争。王位传给宋太宗后,宋太宗无法与辽国作战。不仅宋太宗赢不了,宋真宗也赢不了。这给人一种感觉,宋太宗的脉搏不好。
这是宋真宗通过去泰山封禅改变人们观念的第二个目的。
第三,宋真宗要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
宋真宗的王位也很特别。起初,宋太宗并不想把宋真宗建立为皇帝。他想建立的是赵元佐,但赵元佐对宋太宗对宋太祖的后代和宋太宗兄弟的迫害并不满意。就这样,宋真宗获得了王位。
宋真宗获得王位,不仅赢不了辽国,还割地赔钱。换句话说,他的失败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对宋真宗的怀疑已经达到三重。
这是宋真宗通过去泰山封禅改变人们观念的第三个目的。
为了说服他去泰山封禅,宋真宗一再在全国寻找“吉祥”。全国各地想升职发财的官员也在不断向宋真宗报告“吉祥”的出现。因此,这成了一场闹剧。
虽然宋真宗最终做了“封禅”,但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的目的和他获得“吉祥”的过程都是个笑话。皇帝不想学习或成为笑柄也是合理的。
虽然后世皇帝有这样的考虑,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毕竟宋真宗虽然去泰山封禅是个笑话,但也有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去泰山封禅。一个统一中国,一个开拓领土。在后人眼里,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资格去泰山封禅。
也就是说,宋真宗不能去泰山封禅,后人否认秦始皇和汉武帝去泰山封禅。
[img]303132[/img]
(泰山封禅)
那后世皇帝为什么不去泰山封禅呢?
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泰山在中国古代政治地位的削弱。
宋朝以后,中国古代还有三个朝代:元朝、明朝和清朝。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祖山应该在蒙古,清朝的祖山也在关外。虽然明朝是汗人建立的朝代,但朱元璋从南方发财。他的龙兴之地在南方。
事实上,在秦朝和汉朝,泰山禅宗被视为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当时所谓的“中原国家”,政治中心就在泰山一代。泰山在四面平地上非常突出。从地理和政治美学的角度来看,泰山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中心。
然而,元朝、明朝和清朝已经变得非常广泛,对“中原国家”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泰山。因此,泰山地理政治美学的力量消失了。后代很少用泰山做文章。
第二,封禅的政治行为在后世几乎消失了。
封禅的意义在于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后人也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加强人事。
什么是加强人员?它不等待上帝的照顾,而是人为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的权威,我们已经做了足够的工作。中央政府已经足够集中,皇帝也足够强大,没有必要通过“禅宗”来强调皇权的意义。
(参考资料:宋史)
宋真宗封禅后 为什么后世皇帝再也不封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