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李泌。
唐代奇才李泌。他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才华横溢。
不幸的是,他本可以改变唐朝命运的两个大方法并没有被采纳。
以迂回为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
[img]299480[/img]
756年12月,安禄山叛军气势汹汹!忧心忡忡的唐肃宗咨询李泌:怎么办?
李泌与肃宗亲近,为时人羡慕!
李泌首先指出了安禄山集团的弱点:
1、安禄山叛军掠夺的财产全部运回范阳老家。他显然不能大事!
2、虽然叛军很多,但他们大多是胁从者。真正跟随安禄山的人并不多。
因此,如果采用他的策略,不到两年,天下无寇”!
肃宗忙着问“为什么?”
李泌提出了他的计策:
1、叛军的命门:叛军真正的追随者不多。所以安禄山敢用的将军才华横溢,但只有少数人: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安忠志、阿史那承庆。
2、三部曲,抓住叛军的命门:
李泌的策略已经迂为直,但却充满了杀气。
(1)、制敌:李光璧出井径,威胁叛军老巢;郭子仪进河东,威胁政治中心长安。
(2)、疲惫的敌人:陛下的军队驻扎在抚凤,与郭子仪和李光比合作。叛军救了范阳,我们打了长安;叛军救了长安,我们打了范阳。这样,敌人就厌倦了死亡。
(3)、歼敌:疲敌目标达到后。建宁王率领大军,先把叛军老巢拿走!@ 再次合击洛阳、长安,彻底平定叛乱!
这一策略,抓住了叛军的命门:首尾不能相顾!
事件发生后,安禄山集中兵力迅速攻占两京,胜利虽大,但存在隐患。
这时,叛军的局势就像一条长蛇。老巢范阳与政治中心长安相隔千里,首尾难顾。
唐军可以同时威胁到山西叛军的巢穴、长安和洛阳的政治中心。
这样,内线的唐军只能走很少的路,让外围的叛军千里奔波,在疲劳中削弱战斗力。
同时,在决战阶段,唐军可以先把叛军的巢端掉,干净彻底地平叛!
然而,“长安人”唐肃宗想家,执着于“晨昏之恋”。他觉得这个策略太“迂回”了,决定直接进攻,先恢复长安和洛阳,然后慢慢平叛!
李泌的策略被采纳了很多,但没有采用“见效慢”的策略。
[img]299481[/img]
李泌预言:“收复两京,应该能够实现。但敌人的老巢还在,贼一定再强,我一定又困”。
:唐军依靠西北兵,怕热不怕冷。现在是春天。在我们攻击长安和洛阳后,我们立即进入夏天。我们的士兵受不了,战斗力也减弱了。到那时,敌人会再次被杀死。这样,恐怕很难完全结束战争!
西北兵虽然彪悍,但却难以忍受酷暑。
后来,正如李泌所说,平叛战争的发展。
唐军收复了两京,但叛军保存了主力。双方来回拉锯,@ 唐军筋疲力尽,未能完全平定安史余党。
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平叛关系不大!
藩镇割据,成了大唐从未摆脱的噩梦!
恢复府军制度,建设强大的中央军队
藩镇割据,唐天子头疼不已。
要彻底改变局面,必须从制度上建立强大的中央军!
李泌提出了恢复政府兵制的建议。
1、过去政府兵制不能实施的原因。
早在唐肃宗时,天子就想恢复府兵制,当时李泌就认为时机不成熟,劝阻了。
唐初的府兵制是兵民一体的。没有战争的时候,大家都在家耕地,轮流呆着。有事的时候,让卫兵带兵集合,以天子任命的将领集中指挥作战。战争结束时,将军们回到朝鲜当官,士兵们回家务农。
政府兵制,朝廷不养兵,将领不掌兵。
然而,随着对外战争的加剧,主要劳动力经常从20岁到60岁服役。与此同时,均田制度被破坏,兵役繁重,这些政府军队经常破产。最后,政府军事制度很难维持!
2、恢复之策。
没有钱,就不可能启动府兵制。
[img]299482[/img]
唐肃宗要恢复府兵制,被李泌制止,很简单:没钱!而李泌建议唐德宗恢复,原因也很简单:两税法实施后,有钱!
不可能强行恢复均田制,但为了建立强大的中央军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府兵制!
1、让一些人先富起来!
政府出资铸造农器,把牛和种子借给边防军镇,让他们筹集兵力,开垦荒地。关中土地肥沃,这些兵力肯定会在这里变得富有!
2、先富后富,关中富强!
驻卒有期限,三年期满后更换。
但是,这些人都很富有,当然,他们不想去!
正好,不想走的话,可以留下来。他们耕地,给他们永业田!
知道这里有钱,他们的亲戚朋友也会迁徙过来!
这样,关中疲惫的地方就变成了富裕的地方!
在这些新开发的土地上,我们可以重新实施府兵制!
要重建强大的中央军,需要制度保障。
这些人原本是边兵,战斗力也很强,建立了一支新的强大中央军!
唐德宗听了大喜:“这样,世界上就没有复事了”!
不幸的是,不知何故,德宗大喜后,没有下一步行动。
相反,一心求快的唐德宗让宦官领导战斗力强的神策军为中央军。结果宦官坐大了,天子连中央军都动不了!
神策军被宦官控制后,天子更加无权!
唐天子试图以“见效快”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为什么皇帝不采取李泌曾经提出过两个旷世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