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公孙赞的失败,
东汉末年,世界一片混乱,英雄分裂,相互混战。今天的英雄公孙赞就是其中之一。公孙赞起步较早,占领了幽州地区。他有成千上万的精英士兵,也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实力如此强大的公孙赞,为什么最终会一事无成呢?
[img]298254[/img]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 公孙赞位于幽州和并州北部,偏僻贫寒,人烟稀少,可以说大本营的位置不是很好。但他又自以为傲,计划南下攻打富饶的冀州。袁绍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阀之一,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冀州是袁绍占据的地盘。双方之间的硬战是不可避免的。袁绍公孙赞三年(192年)在界桥南20里处大战。公孙瓒有三万精兵,袁绍命其将领曲义领精兵八百在前,布置强弩千张于两翼。公孙赞鄙视袁绍兵少,直接率领骑兵出战。曲义命士兵伏下不动,等公孙赞军到十步前,一时同发,公孙赞大败。
[img]298255[/img]
当时,朝廷派宗正刘虞为幽州牧。虽然公孙赞受到刘虞的节制,但公孙赞拥有强大的自持力量,多次放纵军队,掠夺人民。刘虞对人民非常仁慈。所以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刘禹认为,公孙赞穷兵赎武,多年来对袁绍的作战是对人民的严重迫害,所以他想控制公孙赞的行为。然而,当公孙赞听到这件事时,他很生气,然后越来越多地掠夺人民。这些行为加深了公孙赞和刘虞之间的矛盾。最后,为了阻止公孙赞的恶行,刘虞决定率兵10万攻打公孙赞,但被他俘虏,最终被杀。刘禹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工作。他带领幽州兵马为刘禹报仇,带领汉兵和胡兵数万人。乌桓崖王也带领他部落的人和鲜卑骑兵7000多人。随着鲜于辅迎接刘禹的儿子刘和袁绍将曲义,共有10万名士兵攻打公孙赞,在鲍丘击败公孙赞。公孙赞屡战屡败,活力大伤。
[img]298256[/img]
公孙赞大败后,逃回易京坚守,开了屯田,在易河附近挖了十几条重战壕,在战壕里堆了五六丈的土丘,在土丘上筑了营地。战壕中央的土丘最高,公孙赞自居其中,以铁为门,让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和妻妾住在一起。而且公孙赞开始疏远客人,导致身边没有亲信,谋臣猛将逐渐疏远。
[img]298257[/img]
后来公孙庾派儿子去请张燕帮忙。张燕派三路大军营救。在援兵到达之前,公孙赞秘密派人给公孙续发信,让他率领5000名骑兵到北息,举起火炬,公孙赞从城里出战。袁绍劫得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赞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早就设伏兵准备攻击公孙庾,公孙庾就此大败,自焚身亡。至此,一代霸主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孙赞手里拿着重兵,割断了一边 为什么公孙赞最终落到了自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