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木偶”,最初是指木偶,后隐喻不能独立、被操纵的人或组织,来自列子·汤问。范文兰在《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五节说:“作为西太后的傀儡,光绪皇帝有他存在的意义。如果他不想成为傀儡,他就不能成为皇帝。”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专政30多年的慈禧太后在痛苦中去世。这时,光绪皇帝去世只有一天。短短两天,清朝的皇帝和皇太后相继去世。当世人感到惊讶时,他们不禁同情光绪皇帝:皇帝似乎从登基开始就没有过过舒适的生活。
事实上,一开始,慈禧欺负他年轻,根本不注意他。当他长大后,慈禧已经在朝鲜形成了自己的力量。虽然他被称为皇帝,但很少有部长能真正动员他。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对这位“父亲”顺从,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之后,经过10年或20年的发展,光绪终于在朝鲜有了基础。
当时,西方列强欺负了风雨飘摇的清朝。然而,慈禧太后仍然沉迷于颐和园的梦想,甚至毫不犹豫地挪用军费来满足她奢侈的生活。带着中兴大清志向的光绪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最后,在光绪24年(1898年),他第一次在慈禧太后面前表现出坚定的态度。
[img]298115[/img]
慈禧太后看到光绪皇帝敢染指政治,忍不住勃然大怒。在她看来,光绪无视国家事务是他们之间的潜规则。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她果断地将光绪皇帝囚禁在英台,彻底抛弃了傀儡。在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和其他人过于相信袁世凯,但他们失败了。
后来,虽然光绪皇帝从英台走了出来,但他不能再问国家事务了。他想这样忍受,直到慈禧太后去世,然后实现他的抱负。出乎意料的是,他先离开了慈禧。当后人哀叹光绪的生活时,他们不禁想:毕竟,光绪皇帝是清朝名义上的皇帝。为什么他不早点用武力来解决慈禧呢?
要知道,戊戌变法时,他却动过这个心思。
事实上,持此疑问的人并不了解光绪皇帝。虽然光绪不愿意成为亡国之君,但他却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可以说,光绪皇帝的懦弱完全是慈禧太后造成的。他登基时只有四岁,慈禧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了。慈禧太后看到无知的光绪皇帝,心中没有怜悯。她命令光绪每天4点起床,从登基开始就学习宫殿里各种各样的礼仪,以便将来能把他玩在股掌里。
四、五岁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贪玩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只要光绪皇帝犯了错误,慈禧就必须打骂。在这样的环境下,光绪皇帝变得谨慎起来,不敢多说不该说的话。然而,即便如此,慈禧太后的责骂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一次,他吃饭时发出的声音太大了,慈禧听到后立即训斥。多年的高压生活彻底扭曲了光绪皇帝的童年。
即使在沮丧中,他也非常想念母亲,想从母亲那里得到关心和爱。然而,慈禧太后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拒绝,直到光绪的母亲万珍去世。光绪皇帝从小就缺乏母爱,所以他不得不把慈禧当作自己的母亲。光绪皇帝从小就习惯了唯太后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光绪皇帝,长大后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慈禧说了什么,他做了什么,没有任何抗拒的想法。
[img]298116[/img]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听说八国联军已兵临北京城下,迅速带着光绪皇帝等人逃往西安。当她离开时,情况非常紧急,但慈禧看到了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决定再次敲打光绪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命令珍妃自杀,不顾光绪作为皇帝的威严。珍妃拒绝自杀,慈禧直接命人将珍妃推进井中。光绪皇帝看到自己喜欢的女人被杀,背过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当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光绪皇帝周围没有可信的人,除了他自己。即使他杀了慈禧,他也不能自己动手。他的帮手从哪里来?现代皇帝很难想象他们很少有私人空间。外臣:就连戊戌六君子里也有张之洞的线人(而且地位最高,杨锐),你让皇帝依靠谁?内臣:慈禧亲自提拔了光绪自己内殿的两位太监大总管。你敢相信谁?
20多年的钳制生活,早已把他身上的棱角都磨平了。说白了,他只是慈禧掌权的工具。光绪皇帝一生中只有戊戌变法时的战斗。被囚禁后,他完全放弃了与慈禧的斗争。大概只有一个“熬”字可以支持他继续生活。他比慈禧小36岁,只有慈禧去世后才有翻身的可能。不幸的是,他瘦弱的身体支撑不了多久。
据记载,光绪皇帝离开英台后不久就病重,只能靠药物维持日常生活。34年(1908年)的冬天,光绪皇帝带着遗憾和怨恨去世,年仅38岁。
为什么光绪皇帝把慈禧送死?他害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