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反清,
问一个问题,如果吴三桂晚年接受命运,同意清朝削藩,他和他的家人会有什么命运?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吴三桂当时的立场上,他已经被迫无助了。如果他接受削藩,看看义王孙的预期结局,你就会知道吴三桂将面临的结局。
吴三桂无意反抗清朝
从吴三桂投降满清后的人生脉络可以看出,他在晚年举起了反抗满清的旗帜,这是出于他自己的利益。
@ 如果吴三桂早就有反抗满清的心,他应该接受洪承类保持自己权力和地位的策略,“不能叫云贵一天无事可做”,保持永历政权。与其绞死永历,不如把满门富贵放在满清皇帝的慈悲上。
[img]296182[/img]
公元1644年,32岁的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并被授予平西郡王。然后吴三桂在历史上沉默了15年。在此期间,满清将军可以打得更好,对吴三桂不放心。吴三桂首先被送回锦州,继续在辽东守卫他的起家之地,将他与南明的联系分开,然后前往汉中与大西军的余部对峙。他曾经被大西军打败,丢了盔甲。
后来满清八旗兵战斗力下降,吴三桂在四川重庆与南明的战斗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和忠诚度,改为任命吴三桂为对付南明桂王政权的主力。
吴三桂也在绞杀桂王(即南明永历皇帝)后,因晋封亲王。享有云贵两省的一切权力。
其子吴应熊也选择了尚公主,自称是和硕额驸,加少保和太子太保。吴三桂开藩设府,坐落在云南,权力和势头都达到了顶峰。吴三桂当时50岁。
@ 如果吴三桂真的早就准备造反,吴三桂应该在自己年轻力壮、权力和地位最高的时候,在满清统治不稳定的时候起事。十年后的1673年,吴三桂反清,当时他已经是个61岁的老人了,即使在今天,也许很多人已经认老服输了。他们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如果他们真的雄心勃勃,他的将军印度和云贵地区的权力已经被满清剥夺,他的儿子仍然在北京做人质。
[img]296183[/img]
事实上,吴三桂最终选择了相反的选择,因为他发现康熙小皇帝不上路,准备剥夺他一生的牺牲,忘记一切:吴三桂的最高目标是像前明木王府一样,一代又一代地在云南。
康熙同意在前面提出虚伪的撤藩请求,并立即批准了吴三桂虚伪提交的撤藩请求。事实上,康熙本人太担心了。对于老人吴三桂来说,吴三桂几年后死后,他的儿子吴应熊与满清的关系将得到很大的处理,并将成功削减诸侯。
当然,康熙胜利后,没有人指责康熙当时的失误。
证明吴三桂本身只是看到地位不得不清理另一个证据是吴三桂意外叛乱,迅速扩展到长江流域,满族叛乱亲属,南方三藩、台湾郑、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势力抓住机会清理,实际上主动停止进攻,与满族谈判。失去了最宝贵的两年战略期,满族和清朝都被打破了。
从孙可望的结局来看,如果吴三桂接受削藩的结果
很少有人知道,事实上,在满清封的汉族王子中,有一个叫孙可望的大人物。这个人是张献忠的正义儿子,带领大西军与南明永历皇帝合作,创造了南明历史的最后一个高潮。他也成为了南明国主,拥有权力。永历皇帝只是他的傀儡。
[img]296184[/img]
孙可望投降满清时期,面对南明时期的无助,五个省遭受了轻微的洪成类和顺治皇帝的高兴,并立即将他封为义王。孙可望作为大西南明政权的核心人物,掌握了南明的虚拟现实。后来,在他提供的信息的帮助下,满清时期迅速赢得了云贵,摧毁了南明时期的政权。
然而,随着满清的顺利进军,孙可望已经失去了他对满清的利用价值。两年后的1660年,当西南大局确定时,孙可望在满清贵族狩猎的过程中被射杀。在继承的过程中,他的义王爵位自然一次又一次地下降,直到乾隆年间完全取消。
可以预见,如果吴三桂真的接受了满清削藩的旨意,作为一个曾经掌握了全世界一半军权、功绩高、权力强大的人物。他的命运就像孙可望一样。康熙不开心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接受自己的小命。他一生的奋斗成就都成了泡沫。即使康熙开恩让他死了。显然,他的后代不可能继承他的头衔和荣耀。
[img]296185[/img]
吴三桂只是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迫使满清承诺他的家人像木英家一样永远在云南,世界富裕。只是在朝廷的压力下一步一步地造反。
吴三桂反清真的是因为被逼无奈吗? 如果不造反他的后代能继承爵位和荣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