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朝廷给京官的工资很低。朝廷规定,地方七品县令的收入约为1200元。同级别的京官。还不到一百二。直到清朝灭亡,这一规定才改变。北京有很多社会名人和交流。很多官员不贪污,在京城也没办法混下去。大多数京官都想办法赚钱,有的甚至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放在外面当地方官。地方官权力大,赚钱的方式多了。
[img]295563[/img]
还有自视清流、不赚钱的京官,这些京官经常靠家里寄来的钱生活。有时候,如果家里给的不够,往往是揭不开锅的。一些北京官员长期吃不饱,导致营养不良。也成了当时很多人嘲笑的对象。虽然有些京官吃不饱,但生活在京城,还是要有面子的。出门要坐轿子,仆人、骡子、马、同事之间有很多交流费用。这些北京官员的微薄收入显然无法维持这笔巨大的开支。
曾国藩刚到京城的时候,也需要赊账生活,房子也是租来的。因为长期欠仆人的工资,有一次甚至被仆人炒了。而且,曾国藩当了几年京官,欠了一大笔债。放到地方官后,情况有所好转。
[img]295564[/img]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是光绪年间最穷的京官。刘光第在京城当官十年,买不起房子。我只能在北京郊外建一个草房,周围都是围栏,这甚至是我自己的“豪宅”。刘光第的孩子长大后,刘光第请不起私塾先生,教孩子读书写字。假如有客人来了,就买些白酒招待客人。当京官十年后,刘光第也买不起一套衣服,家里人甚至像叫花子一样穿。其他京官乘轿子上班,刘光第只能步行,从郊区到办公室。步行十几公里。
[img]295565[/img]
还有一些京官,和刘光第不一样。平日里,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打听,哪个地方官要去北京办事。根据规定,如果地方官员进入北京,他们将为京官纳贡。只要有地方官进京,不认识的人,大大小小的京官都会聚在一起。而这个地方官,还得管饭,也会给每个人一些钱。官儿大的给多一点,官儿小的给少一点。如果地方官不按照这个规则办事,这些京官可能也帮不了什么忙。以后也不想再上升了。如果有地方官员想在北京推荐,那么他们应该给这些北京官员不同的礼物。官员级别越高,礼金就越大。这种礼金不叫礼金,叫“敬”,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等等,礼金数量众多,大多数京官也乐在其中。
清朝当京官的经历是什么? 大多数京官都在想办法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