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十四岁即武则天执掌诏书的上官婉儿的才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官婉儿是唐朝一代的顶尖才女。她出身高贵。她是高宗朝著名首相和诗人上官仪的孙女。后来,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廷芝被武则天杀害。婉儿没有和母亲一起入掖庭,成为了一个穿着犯罪和劳动的犯罪家庭。上官婉儿的生活是一个传奇。她14岁时为武则天掌权。中宗曾封她九妃之一的昭容也被称为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才华横溢,《全唐诗》收录了32首诗。唐朝时,宫廷喜欢开诗会。上官婉儿经常为皇帝、皇后和公主写诗,并经常为朝廷评论诗歌和文章。
(二)唐中宗上官婉儿评论沈泉期和宋之问的诗
唐中宗年间,一年正月三十日,中宗和大臣们前往昆明池(今天的西安),演奏了100多首诗,大臣们唱了100多首诗。于是中宗命令在会计厅前扎一座彩楼,让上官昭容登彩楼评诗。
于是大臣们聚集在彩楼下,等待诗歌评价的结果。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楼上的纸飞了下来,等着楼下的大臣们找到了自己的诗。这时,只有两个人的诗没有扔下楼。一个是沈泉期,另一个是宋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一张纸飞了下来。当人们捡起它时,它是沈泉期。
[img]295392[/img]
上官婉儿宣布结果:沈泉期和宋之问的这两首诗,技术相当。但宋之问的诗结局要比沈泉期好,这一轮比赛,宋之问赢了!
沈泉期和宋之问都是中宗时期著名的宫廷诗人。当时,他们的名声并不相上下,为唐代近体诗歌格律诗体系的成熟和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两个人都对自己的诗歌天赋负责,彼此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要判断他们的诗歌并说服对方并不容易。
更何况这一次两个人写的诗都叫《奉和运吉昆明池应制》,都是五言六韵的诗,内容都是即兴写的,赞美,甚至一开始都差不多。
宋诗开头:“春雨灵池会,沧波帐殿开。”(春天,我有幸参加了皇帝在昆明池举行的诗会,却看到浩瀚波涛旁边千门开门。)沈诗开头:“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皇帝在春光明媚的时候开车,昆明池像银河一样浩瀚。)两首诗的开头都是由中宗皇帝在昆明池边举行的赛诗盛会,池波浩瀚壮丽。
(三)沈泉期和宋之心服口服
在这种情况下,上官婉儿抓住两首诗的结尾来判断。
[img]295393[/img]
沈诗结尾:“微臣雕朽质,羞涩豫章材。宋诗结尾:“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沈泉期的诗结尾是自谦写法。微臣,是谦称。来自《论语.公治长》的雕刻品质:“烂木不能雕也”,本意是指孔门弟子宰予才能低下不堪造就。豫章材,豫为枕木,章为樟木,都是优秀的木材。汉武帝曾在昆明池建豫章观,池中设豫章台。沈泉期这两首诗是自谦之词。
宋之问诗的结尾“不愁月亮,有自己的夜珠”的意思是:不用担心今晚没有月亮,皇帝幸运的是昆明池,夜明珠会像白天一样照耀,昆明池的风景会更美。
与结尾两个相比,婉儿的结论是:沈诗“词气已耗尽”,宋诗“犹志健举”。意思是:沈泉期的诗结尾意味着耗尽,没有余味。读起来感觉境界不高,不能震撼和激动人心。谦逊就够了,但是有一种沮丧的感觉。宋之问的诗结尾境界开阔,有高举旗帜的意气风发,充满自豪感。相比之下,宋优和沈劣有自己的看法。在场的各位君主都信服了。
正是上官婉儿出众的才华,“一时辞臣多集门下。”开元年间,唐玄宗还下令收集他的诗歌,编辑成20卷。张说《昭容文集序》说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余力,应接如意。虽然汉称班媛,晋宇左杰,但文章的方式不同,辅助功也不同。”
[img]295394[/img]
遗憾的是,旷世才女,红颜绝代,最后死于宫斗,不禁让人感叹,一叹千年!
上官婉儿能让她十四岁就成为武则天执掌诏书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