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在董仲舒的理论中,皇帝被赋予了一定的神秘色彩,主张“君权神授”和“命运”。虽然有一些愚民的意义,但这些理论确实维护了中国的长期稳定。在“天子”的统治下,万千黎妃安心工作,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天子”也会与上帝交流,人民就能得到安生。人民对皇帝的认可也加强了朝野的稳定性,权臣不敢鲁莽行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关外满洲政权逐渐走向掌握中国神器之路。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安抚汉人。如果他们不能接受中国人口最多的国家,控制中国就等于幻想。
[img]294324[/img]
清朝统治者在不断探索和接触汉文化时,越来越重视汉人的治国作用,同时也采取了“以汉制汉”的方式进行统治。清朝统治者除了广泛争取地主阶级和士子的支持外,还大力倡导儒家文化,亲自崇拜孔子,对孔子后代给予了非常好的待遇。今天,子渊将向大家介绍孔子的64代孙子孔尚任。他既是诗人又是戏剧家。他继承了儒家思想传统和学术。他不仅对礼仪、音乐、士兵、农业等知识感兴趣,还研究了音乐节奏。他创作的戏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戏剧作家洪升并称“南洪北孔”。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11月,康熙皇帝亲自前往曲阜祭拜孔子。这是清朝统一中国后第一次祭拜孔子。孔尚任被选为皇室讲经人员,在康熙皇帝面前讲大学,陪同康熙皇帝参观孔林的“圣迹”。康熙皇帝破格晋升为国子监博士,因为讲经和导览都能称旨。两年后,他被派往江南治理水患。因为江南曾经是明朝的首都和陪同之都,所以它是反对清朝统治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孔尚仁在访问江南时看到了许多明朝移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接受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创作了著名的戏剧作品《桃花扇》。
[img]294325[/img]
《桃花扇》是一部表达亡国痛苦的作品,具有明代遗民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当时还有很多人想念明朝,很多遗老遗少在抗清事业上奋斗。所以《桃花扇》一出版,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争相抄写。这种努力激起了许多人的故国思想,增强了反清复明的力量。虽然反对清朝统治的各种活动都受到了镇压,但这一事件并不那么容易平息。康熙皇帝派人到江南等地彻底调查此事,所有相关人员都被斩首,最终发现了孔尚任的头。根据法律规定,犯谋逆大罪的人要株连九族,最轻的也是满门抄斩。
当康熙皇帝从奏章中得知《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时,他的脸立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叹这个人不能被杀,否则会有很大的麻烦。康熙皇帝怕钦差误杀他,赶紧传旨不伤其生命。康熙皇帝仍然对孔尚任印象深刻。这个人是孔子的第64代孙子,属于圣人的后裔。当他去曲阜祭拜孔子时,他是孔尚任的“导游”,并向他讲经。作为孔子的后裔,孔尚任不仅是儒家的牌面,也是世界士子的缩影。他重用孔尚任,告诉世界人民“我尊重儒家,尊重中国文化”。因此,本该株连九族的孔尚任被康熙皇帝下诏赦免。不得不说,康熙皇帝非常理性。孔子是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他杀了孔尚任九族,无疑会得罪大量士人,普通人的抵抗力会更强。
孔尚任几乎被朱九族,康熙为什么突然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