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议潮,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打开历史资料,张议潮是晚唐非常勇敢的将军。他带领的人不多,一举收复了晚唐河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关于张议潮是否是“民族英雄”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张议潮的故事。
[img]292589[/img]
从晚唐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资料一直很少,只能从历史辅料中找到一点痕迹。张出生在一个大官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尚书”,一直驻扎在甘肃。当时,唐朝不再是强大时期的一半。当地的藩王都在培养自己的力量时,张也知道这些事情。16岁时,他与河西的名人交朋友,旨在恢复河西,保持唐朝领土的完整性。
张立超心里还是唐朝的臣子,这是他一生都没有忘记的。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甚至失去了一半的实力。河西落入吐蕃等国手中。再加上这个地区很多势力的叛乱,河西真的乱成一锅粥。唐朝只派了300人和一名官员来处理。张立超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生意有用!
[img]292590[/img]
他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通过自己对当地的了解,先后占据了河西地区的咽喉要道。一方面,他派使臣给朝廷送信。他送信的主要目的不是寻求帮助,而是给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吐蕃现在内部混乱,朝廷可以派出自己的力量“秘密破坏”。几年后,吐蕃陷入了争夺王位的混乱。张利超收复了河西的绝大地区,把吐蕃赶回了家乡,其他小势力没有威胁。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张议潮的任务已经成功完成,他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不属于他的职责。据说朝廷应该提拔他,但当时皇帝李毅很不舒服。他认为张议潮有这么大的领土和军队要造反,所以他派出了2000多人的队伍,名义上是为了补充张议潮的军队,事实上,他秘密地防止了他的混乱,并把张议潮的儿子调到首都当官。
[img]292591[/img]
张议潮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他主动放下兵权,跟着儿子的脚步去了首都。李很高兴授予他“右神武统军”的官职。张议潮在长安呆了五年,手里没有权利。就这样,他慢慢老了,最后死在长安。
谁是张议潮?晚唐名将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