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朱允炆为什么会成为皇帝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朱云文是朱元璋成为皇帝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的长子朱彪被任命为王子是合乎逻辑的。不幸的是,朱彪早逝。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朱元璋必须从皇孙中选择一位储君。然而,朱云文并不是第一个继承人。可以说,朱元璋帮助他成为储君,最终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朱允炆不是第一继承人
关于明朝皇位的继承顺序,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洪武六年成书)中明确规定,“任何朝廷没有王子,都必须是兄弟和终弟,必须是母亲所生的,虽然不能是母亲所生的,但不能是长久的。奸臣弃小妾,庶人必须守分不动,遣信报嫡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即皇位传承不得“弃小妾”。
[img]291077[/img]
作为国家储君的王子,朱彪先后有两个王妃,共生五子。其中,正室常氏生有长子朱雄英和次子朱云通,而侧室吕氏生有朱云文、朱云云和朱云喜。
朱标于洪武25年(1392年)去世后,因长子朱雄英早于洪武15年(1382年)5月初一去世。此时,王位储君的第一个继承人应该是洪武11年(1378年)的第二个儿子朱云通,而出生于洪武10年(1377年)的朱云文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子。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标的公主在朱云云出生时死于分娩,而侧室的吕氏则被扶正为公主(扶正时间不得而知)。这样,朱云文就有了半个儿子的身份。然而,朱军是一件国家大事,“半个儿子”的身份仍然不足以与朱云云公平竞争。为什么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云文?朱云文的母亲应该发挥很大的作用
虽然《皇明祖训》成了朱云文成为储君的最大障碍,但《祖训》是朱元璋自己建立的。此外,朱元璋本人也是一位非常强大的皇帝。毫无疑问,他有“一票否决权”,但大臣们不敢说三道四。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选择朱允炆和朱允炆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img]291078[/img]
1、“颍慧好学,性至孝”朱允炆。他的性格无疑在朱允炆赢得最后的胜利中起着关键作用。十四岁时,朱标生病了,朱允炆小心翼翼地伺候,昼夜不离一步,持续了两年。朱标去世后,朱允祎又因悲伤而瘦了下来,朱元璋见此,甚至亲自劝说,“而诚纯孝,顾不顾我乎”。@ 朱允炆从小就熟悉儒家经典,在性格上与朱标非常相似,同样温文尔雅。这些,不仅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而且令人满意。与朱云文不同,从小丧母的朱云云根本没有机会露脸。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自然不敢把自己不太了解的著名国家交给皇孙。而这一点,朱允炆的母亲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
2、朱允通的外戚太强大了。作为储君,朱元璋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不仅为他配备了极其豪华的东宫辅臣,而且非常重视婚姻。朱标的正房,即朱允通的母亲常氏,是常遇春的长女,虽然爷爷常遇春和叔叔常茂都去世了,但二叔常升,三叔常森还活着。朱元璋死后,常常担心后人压制不了这些开国英雄,甚至不惜大屠杀。对于外戚力量巨大的孙子朱云通来说,他自然极其不安,而朱云文则没有这个问题。他的母亲吕氏是太常寺清吕本的独生女,外戚实力不强。
[img]291079[/img]
自古以来,就有“王子,国家的基础”的说法。作为国家未来的皇帝,储君必须谨慎。不幸的是,朱元璋终于失明了。虽然朱云文是个好孩子,但他不是个好皇帝。此外,从他对藩王的开始时间来看,我嫉妒并怀疑他的“性孝道”可能是在母亲的指示下假装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聪明的朱元璋就被愚弄了。
为什么朱允炆会成为皇帝?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