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一句民间广为流传的话,意思是在清朝当了三年知府,就能轻松省下十万白银。知府只是一个五品小官,所以作为朝廷的一品大员,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财产就更不用说了。真实的情况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财富只在心里,不等于能力。
晚清名臣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左宗棠作为朝廷一品大员,一心为国为民,两袖清风,从不拉帮结派。《左宗棠年谱》曾载:光绪三年六月,山西、河南大旱,陕西、甘肃庆阳也饥,公倡捐赠廉银万两。在光绪六年征战新疆所立遗嘱中,左宗棠也明确提到“我廉于不以肥家,有余常随手散去”。不难看出,左宗棠不仅没有贪污贿赂的收入,还拿出平时的工资来救济灾民。左宗棠去世时,只给孩子留了一间老房子,2.2万白银,四个孩子各得5000两,真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大员。
[img]290866[/img]
虽然同样是“晚清四大名臣”,但李鸿章并没有那么“穷”。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谈判中饱私囊是不争的事实,以挽救清朝的各种运动。“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是民间对当代宰相的评价。据李鸿章心腹容宏估计,李鸿章的财产超过4000万两银,当时一两银约等于现代200元,也就是说,李鸿章的财产约100亿元,足以成为当时的世界富人,李鸿章通过什么手段收敛100亿元?
1、淮军领导人李鸿章是淮军的直接领导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灭捻军的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清廷腐败,八旗军没有战斗力。他们对这些能帮助朝廷消灭乱贼的军队视而不见,让他们为所欲为。在平定乱军的过程中,李鸿章的军队通过掠夺叛军和普通人来筹集资金,筹集资金,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购买大片土地。毫不夸张地说,李家的财产遍布世界各地。
[img]290867[/img]
第二,卖官腐败,李鸿章圆滑聪明,左宗棠骄傲。至少在官方方面,李鸿章比左宗棠更成功。作为当代宰相,李鸿章权倾朝野,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找他做事买官。在当时的朝廷里,李鸿章通过卖官把自己的心腹或骄傲的门生安排在各种重要职位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网络,不断为他输送财富。
三、洋务运动,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积极推动者,在将中国推向现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李鸿章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好处。成立江南机械制造局、北洋水务工程师、开平煤矿,消耗了清政府大量白银。李鸿章不仅直接从中获取好处,还占据了招商局、开平煤矿、银行、商号等新兴企业的股份,每年获得大量利润。此外,盛怀宣作为李鸿章的信服,是当时的买办,每年从帝国主义猎取中国财富中获得大量利润。
四、这是最恶心的一点,那就是卖国求财,虽然是大家的猜测,但无风不起浪。作为清廷的谈判代表,李鸿章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他在与外国使节交往的过程中收受了贿赂。作为一种利益交换,做出的让步就是割地赔偿。有人说,1896年,李鸿章代表大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中俄密约》时,收受了俄罗斯300万卢布的贿赂。还有人说,李鸿章在1898年与俄国签订《中俄旅游大租地条约》时,还受到了另外50万卢布的贿赂。这些谣言只是冰山一角,这些条约只是许多不平等条约的一小部分。如果真的是谣言,李鸿章的财富就是出卖中国的结果。
[img]290868[/img]
同样是晚清名臣,一个高风明节,两袖清风,即使“穷困潦倒”也受到称赞,一个权势倾向于朝野,门生满朝,即使“富可敌国”也受到批评,对于这两位晚清名臣,你的看法和我一样吗?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名臣,他们的家产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