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蜀汉最后一位将军为什么不打魏国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刘禅投降,蜀汉去世。守卫永安的巴东县太守罗宪成为蜀汉最后一位将军。他手里还有2000人。罗宪很快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东吴军队来了,是守还是放。
[img]289127[/img]
永安是益州的东门,离东吴很近。成都离永安很远,魏军占领成都后,邓艾被捕,江伟叛乱,魏军没有时间照顾永安。如果罗宪选择与东吴军队合作,在东吴的帮助下,他可能会为蜀汉报仇,把魏军赶出益州。
然而,罗宪并没有选择与苏州合作。根据《资治通鉴》,罗宪认为苏州不是为了履行联盟支持的责任,而是为了抢劫(“有蜀的志向”),所以他坚决保持永安,防止苏州军队通过。
事实上,早在魏国发动灭蜀之战时,东吴就派丁到寿春,派丁峰和孙毅到绵中救援蜀国。后来,得到刘禅投降的消息,东吴停止了救援行动。
罗宪还派人突出围攻,向魏国安东将军陈骞求助。陈骞是荆州魏国的总指挥,而不是伐蜀的负责人。可以看出,当时占领成都的魏军没有时间与罗宪建立联系。
罗宪只有2000人,但根据危险的坚持,给东吴军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步协(步之子)率军进攻,被罗宪“大打破”。吴主孙休怒不可遏,派陆抗率3万人增援。罗宪在敌人和我寡妇的情况下守住了永安六个月。
[img]289128[/img]
直到魏军派荆州刺史胡烈率领2万步骑攻西陵(东吴西部边境的重要军事城镇),实施“围魏救赵”政策,东吴才从永安撤军。罗宪完全将巴东县交给了魏军。司马昭任命罗宪继续担任巴东县的太后卫、加封陵江将军和万年亭侯。
罗宪拼命抵抗东吴。他似乎不愿意让东吴抢劫蜀汉。他忠于蜀汉。但事实上,罗宪的另一句话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据《资治通鉴》记载,罗宪说:“汉朝已经死了。吴为什么要花很长时间?我宁愿为吴而战!”
罗宪已经看透,蜀汉亡国后,东吴独木难支。他不可能是魏国的对手,但他必须找到一个更可靠的下一个家。罗宪拼命抵抗东吴,不是为了蜀汉,不是为了蜀汉复仇,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背叛了蜀汉。
为什么罗宪选择在蜀国最后时期与东吴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