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文(1377年12月5日)),在位:1398年6月30日至1402年7月13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文、朱允汶。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易文王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年号“建文”,靖难之战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成为千古之谜。虽然朱迪声称在宫中找到了明惠帝的尸体,并为他举行了葬礼,但朱迪不敢掉以轻心关于建文未死的谣言。
徐的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的议论来看,为了哀悼,他追逐了孝顺的皇帝和寺庙的神宗。壬午后,他不能去。到南明弘光元年7月,他用与皇帝的寺庙号码进行了恢复,改为寺庙号码惠宗。这个号码是他的母亲。章道诚懿的观点是武克仁和孝顺的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他被称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被称为建文帝。
[img]288136[/img]
那么,靖难之变后朱允炆去了哪里呢?大致有三种说法:
1. 燃烧自己说。
在明代官修的《明实录·太宗实录》中首次看到这一说法,云: (燕兵攻占京师后,建文帝)“遂合宫自燃。
2. 出亡穹顶山说。
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亡江苏省吴县(明朝隶属苏州府)穹顶山。在著名僧侣姚广孝(法名“道衍”)的秘密保护下,他隐藏在山皇驾庵20多年,直到永乐21年(公元1423年)死于此。
死后,朱迪授意寻找建文帝的胡迅,在皇驾巷后面的小山坡上为他建了一座皇陵,徐先生在这里找到了“惠帝陵”的遗迹。
[img]288137[/img]
3. 说僧后“流亡西南”
燕兵攻下金川门后,建文帝本想自杀。翰林院的编辑程济劝说他逃出南京等待未来。建文帝、吴王教授杨应能和皇家史的叶希贤分别承认了他们最后的“应文”、“应能”、三人名叫“应贤”,由僧官溥洽割发为僧后逃跑。
无论朱允炆在靖难后去了哪里,朱允炆都会头疼一辈子。毕竟是他自己的叔叔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任何皇帝都受不了这种屈辱。以上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不能全方位肯定。我期待着另一种说法,它们可以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明朝第二任皇帝去了哪里?靖难后朱允炆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