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取代南吴、位于江淮地区的割据政权。定都江宁(今南京)。他的创始人叫徐知高,也叫李敏。为什么有两个名字?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徐知高天性李,父母早就走了,是个流浪儿。后来被南吴将军徐温收为义子,改名为徐知高。随着名字的改变,命运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义父徐温权力地位的上升,徐知高逐渐从一个流浪儿变成了权力的一方成员,成为了升州刺史和润州团练。
[img]285923[/img]
南唐创始人徐知高(李敏)
徐知高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他勤奋从政,严格节约,接纳贤人,实行仁政。他比徐文的两个亲生儿子徐知训和徐知询更受欢迎和威望。徐文死后,干儿子徐知高压制徐文的亲生儿子,一步步控制了南吴朝的政权。937年10月,南吴第四位君主杨溥禅,称帝不久。徐知高被禅宗称为皇帝,国家名称齐全。
939年,徐知高恢复了李姓,改名为敏,改名为唐,史称南唐。
李敏称帝后,实行休养休息政策,罢兵休战,安置难民,礼贤下士,轻赋薄赋,广建书院,大兴科举,使南唐社会经济大发展,成为艺术王朝,在文学、艺术、书法、音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儒衣书服盛于南唐”
李敏有一颗仁者之心,不像许多帝王那样热衷于开疆拓土,屡兴刀兵,而是坚守旧地,保境安民。大臣冯延思不喜欢他的这种做法,嘲笑他为“田舍翁”。942年,吴越国遭遇自然灾害,许多人劝李敏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敏坚决拒绝,但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了很多礼物。943年,李敏因服用丹药中毒,背部生疮,不久病情恶化,终年56岁。
李敏病逝后,儿子李静继位,史称南唐元宗。在李静执政期间,他摒弃了父亲保境安民的战略,开始征服战争,开拓领土。与钱柳创立的吴越国战争不断,后来出兵灭亡闽国,消灭、收抚马楚、马希崇等叛乱武装。李静在南方打得很顺利,但不幸的是,他与北周世宗柴荣作战,柴荣御驾亲征,唐军一败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奉周为正朔,李静被迫割让江北之地,迁都洪州。此后南唐国力大损,强盛局面一去不复返。
公元961年,李靖去世,他的第六个儿子李煜继位,将都城迁回金陵。李煜善于词赋,精通绘画音律,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会写字的皇帝。假如是在太平年间,这样一位风流文人皇帝还能勉强维持局面。然而,当时南唐的国内政治和社会矛盾很难回归。他们每年都要向中原支付高额贡献。他们的财政极其尴尬,不得不加重纳税。连鹅生双子座、柳絮都要纳税,以至于民怨沸腾。而且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刚刚成立的大宋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文人骚客李煜显然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他无能为力,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只能在莺歌燕舞的沉醉中等待灭亡。公元974年9月,北宋太祖赵匡胤以李煜拒绝入朝为由,派兵10万元,三路并进,直接前往南唐。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错过了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宋军顺利渡过长江。975年11月27日,宋军突破南唐都城金陵。一直拒绝投降的李煜,不得不带着美丽的小周投降宋军,南唐灭亡。
[img]285924[/img]
南唐三世三主,享国39年,最盛时期管辖35个州,人口约500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年复一年”,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宋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唐创始人徐知高的原姓是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