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高滔滔,总会想起电视上的形象,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说。
阅读《宋史》可以发现一个小问题,“阴盛阳衰”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宋朝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宋朝加起来300多年,历任18位皇帝,后宫人数占9位。无论是人数还是频率,都是历代最多的。
但有趣的是,宋代的文人学士似乎并不讨厌后宫的政治现象,而是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这也与历代文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官方修订的历史记录中,记录了宋朝300年来,“没有唐武和魏的灾难。”后来又叹了口气:“不是很好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朝后宫干政,在当时的文人眼里,就是小两口吵架,正常现象。
从时间上看,九位摄政后宫大多是一年左右,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高正仪,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几个女人中排名第二,前后九年,但她是最有名的,被称为“女中尧舜”。
那为什么高正仪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高正仪出身很好,家庭背景很深。
高正仪,乳名滔滔,1032年出生于名门望族,父母双方的家庭要么是达官权贵,要么是皇室亲戚,落地时的身价远高于普通人。
因为生得聪明,小时候被送进皇宫,和姑姑曹皇后一起长大。她在宫里的玩伴也很特别,是宋仁宗的养子赵曙。他们年纪一样,脾性相投,青梅竹马,两个小小的都没猜到。
到了结婚年龄,在仁宗和曹后的鼓励下,两人永远结婚百年,成了一家人。
[img]285818[/img]
1062年,赵曙被列为王子,高正仪成为王妃。第二年,宋仁宗病逝后,赵曙自然继承了王位,成为宋朝第五位皇帝,为宋英宗,高正仪成为皇后。又过了四年,1067年英宗病逝,长子赵旭继位,36岁的高正仪为宋神宗跃升为太后。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高正仪是婚姻中绝对的赢家。
在古代男权至上的时代,纳妾是正常的。作为皇帝,建立妃嫔来丰富后宫是延续皇室血统的重要手段。
然而,根据史料记载,赵曙继位前没有纳妾,成为皇帝后也没有选择妃嫔。换句话说,宋英宗的生活中只有高正仪这样一个女人,膝下的四对孩子都是母同胞。高正仪有独特的魅力吗?还是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太强?这是不可能知道的。
宋神宗继位时才20岁,这是血气方刚的美好时光。在他的主张下,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占据了朝廷的主动权。然而,变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害。宋神宗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img]285819[/img]
宋神宗不仅受到朝廷重臣的压力,还受到祖母太后曹氏、母亲皇后高正仪、皇后向氏等人的压力。
38岁的宋神宗在这种内外双重攻击下抑郁而终。
宋神宗病逝后,他膝下最大的儿子赵旭才10岁。按照惯例, 54岁的高正仪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统治了朝政,这是九年,直到63岁去世。
在高正仪摄政期间,没有值得称赞的成就,甚至许多错误的决策也使朝廷局陷入了恶性循环。后人对高太后也有很多负面评价。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过去的几年里,高正仪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母亲家庭的压制也非常强烈。也就是说,他们不允许控制自己的权利,也不允许他们利用这段关系来获得太多的好处。
这应该是高正仪摄政期间最突出的贡献,也是南宋史官高度评价的原因。
南宋历史官员如何评价她36岁当太后,摄政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