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是明末“西学东渐”传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系统地介绍和引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古代科学界带来了新的视角。
徐光启生前致力于农业科学的研究。徐光启晚年官员至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相当于宰相的职务,地位不高。他曾参与过抗击清朝入侵的政治活动。他建议学生孙元化制造火器,编辑和练习新的火器部队,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孔德兵的变化,并失败了。
[img]285234[/img]
徐光启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编写《统一日历》和《农业政治书》外,他还监督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引入了先进的观察月食来确定地理经验的方法。在他临终前一天的《治历成模祈恩叙疏》中,疏中列出了27名修历局工作人员,包括外国传教士、普通修历师和天体测绘师,称他们参与了“勤奋、疲惫”的修历工作,并建议崇祯皇帝“奖励他们的功绩”。”
徐光启一生都是一名官员。他的门生张溥来到他的住处,看到他的老师生活在一个非常简陋的环境中。“如果房间很宽,没有窗帘,公共卧室的起源也是如此。”。在这个简陋的斗室里,他“默默好学,冬天没有炉子,夏天没有扇子”。家里只有一个老仆人。生活如此节俭,工作如此勤奋,难怪张溥深感慨地说:“古代的执政大臣和徐光启一样诚实,太少了。
[img]285235[/img]
徐光启去世后,他给家人留下了什么?“在棺材的日子里,我没有多余的钱。我被视为葬礼,但我只穿了几件衣服,只有一两件银子。”所有的财产只有一两件银子,几件旧衣服,几卷手稿,比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更贫穷。毕竟,海瑞死后,他检查了包里的工资。
徐光启去世后,他被授予埋葬在今天的上海徐家汇。他的后代也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成为一个集镇。“徐家汇”也是徐汇区名称的由来,因为埋葬地点位于肇嘉浜和法华泾的交汇处。
如今,徐家汇商圈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商业区,每日人流超过50万次,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宝地!
徐光启是谁?比海瑞还清廉,死后埋在两河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