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带来多尔滢的文章。
多尔根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自出生以来就显贵异常。然而,高贵的身份给他带来的不是悠闲的生活,而是无限的坎坷。起初,努尔哈赤立母阿巴亥为大福晋,年幼的多尔贡也受到了荣誉的宠爱。然而,在他15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去世了,阿巴亥被皇太极和其他人强行埋葬,这给他年轻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然而,17岁以后,尽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从未想过反皇太极。即使在皇太极去世后,不但没有篡位,反而依然支持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上位,这是为什么呢?
[img]284624[/img]
答案只有几个字:“早年无奈,中年无命!”早年,他手无兵权,但皇太极手无伪诏,根本无法抗衡。后来皇太极虽然看似信任他,却从未信任过他。即使他为皇太极平了蒙古察哈尔部,为他奠定了明朝的手臂,朝鲜仍然难以掌权。另外,此时皇太极正处于壮年,权力在掌握,他也不敢有任何变化。
1643年8月,皇太极在清宁宫暴死。从理论上讲,这是多尔根夺得王位的好时机。毕竟按照满清的习俗,清朝八旗旗主都有继承皇权的权力。如果每个旗主真的想一对一,没有人是多尔根的对手!然而,尽管多尔琏非常权威,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手中也有两面旗帜的支持。最后,在六旗的反对下,多尔根权衡得失,支持年轻的福临上位。毕竟,如果你坚持要成为皇帝,那么内部矛盾就会加剧,宫殿里一定会有血腥的风。另一方面,支持九子福临不仅能稳定自己的地位,还能逐渐侵蚀福临的权力,以待时变。因此,他采取折中措施支持福临登帝,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摄政生涯。
[img]284625[/img]
随着清军不断南下,多尔根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他的前对手豪格也被他禁在宫中。可以合理地说,只要他的手腕有足够的铁血,他就能坐在王位上。然而,明朝军民的抗拒和统治地区的暴乱已经成为限制他称帝的不稳定因素。等到局势稳定后,他虽然没有叛逆,但是他的权力仪仗已经很人了。这时,他不仅相信遍布朝野,甚至可以起草自己的旨意,任命和罢免官员,甚至遇到皇帝也不跪下!
这样,只要继续蚕食几年,就足以名正言顺地登基。然而,在他的壮年,他在39岁时就去世了,他再也期待不到王位了。
为什么多尔根被排除在外,没有篡位?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