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慈禧太后稳定掌权47年,到底靠什么?

清咸丰十一年来,一直追求“酒妇自杀”的咸丰皇帝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功地在承德避暑胜地杀死了自己。虽然咸丰皇帝临终为6岁的儿子——同治皇帝安排了满汉合理的“赞襄政务大臣”组合,但他并没有抵挡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的巨大权力欲望。

为了保护同治皇帝的皇权和后宫的地位,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恭亲王一新共同发动了“新友政变”,成功地赢得了最高的统治权。此外,慈禧太后“优于德”,“疲惫不堪,闻不到外事,经常静静地拍摄”,慈禧太后逐渐掌握了军事和政治权力,成为晚清政权的“领导者”。

从咸丰11年到光绪34年,慈禧太后实际掌握晚清政权47年。除了光绪24年的“夺权之争”——“戊戌变法”,慈禧太后的最高权威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人或任何事的挑战和威胁。即使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在被迫逃往山西的过程中,仍然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

那么,慈禧太后在清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能人辈出、势力分布极其复杂的晚清时期,能够牢牢掌握最高权力47年呢?

[img]283366[/img]

原因很简单,慈禧太后手里牢牢掌握着三张王牌:

1、“垂帘听政”的掌权方式

由皇室宗族、满族勋贵和著名汉臣组成的“赞襄政府大臣”组合,为什么会被后宫妇女打败?除了赞襄大臣的几个明显错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的精心合作外,当时兵部侍郎的瓜尔佳·胜利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决定性人物。

当时,瓜尔佳·胜保虽然只是兵部侍郎,但却肩负着清缴捻军的重任,掌握着清朝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时,胜保主动向恭亲王奕欣靠拢,成为易欣集团的核心人物。在这样一位实权派人物的绝对支持下,赞祥大臣只能领颈待杀。

扳倒“赞襄政务八大臣”后,在恭亲王奕欣的指示下,胜保向两宫皇太后演奏,要求建立“皇太后亲理大政,简亲王辅政”的政治格局。目的很明显,胜保是把主人——恭亲王奕欣推到权力中心,但两宫皇太后亲理大政的提议却让慈禧太后独占主导地位。

从咸丰十一年到同治八年,慈禧太后以“听政”的方式代表皇帝执政,这是王子、大臣和满洲勋贵的共识,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慈禧太后很容易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因此掌握晚清内政和外交权力的恭亲王奕欣也让她在股掌中玩耍。

也就是说,恭亲王奕欣打造的“二宫垂幕,亲王议政”的政治格局,实现了慈禧太后的独掌权。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太后选择了一位更年轻的皇帝光绪,延续了“垂幕听政”的格局,也延续了对政权的稳定把握。

2、攀登巅峰造极的控人之术

慈禧太后通过“听政”掌握了军国大政,一直在努力培养自己的党羽力量。就连她身边的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也成了她手中的集权工具。

慈禧太后虽然代表皇帝执政,但当时的朝廷内政和外交权都掌握在恭亲王奕欣的手中。为了实现权力集中,恭亲王奕欣被挤出了权力中心,慈禧太后进行了一系列高峰操作。

@ 虽然恭亲王奕欣支持洋务运动,但他一直主张削弱和压制当地势力,这引起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不满。借此机会,慈禧太后以高官厚禄、美好愿景将湘淮军集团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然后,慈禧太后支持朝鲜的“顽固派”向恭亲王奕欣施加压力,使奕欣一度对西方列强失信,逐渐失望。此外,慈禧太后还多次提拔和重用敦亲王奕和醇县王奕欣,以区分恭亲王奕欣在皇室宗族中的影响力和支持。

在同治四年后,几乎所有叛徒的恭亲王一新被慈禧太后命令“罢工政治王和一切职责”,慈禧太后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完美的实现。随着恭亲王一新的倒台,湘淮军的投靠,天下督察和朝中重臣主动向慈禧太后靠拢,进一步稳定了慈禧太后的最高统治地位。

当然,这只是慈禧太后平衡朝野势力,实现中央集权控制的表现。在她47年的执政生涯中,慈禧太后冷静机敏,善于把握问题的关键,迅速做出决定。她从不在老鼠的两端优柔寡断,在掌权之间操纵王子和大臣。面对如此深不可测的妇女,曾国藩、李鸿章甚至恭亲王奕欣等大人物只能俯首。

3、光绪皇帝的选择

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即使母子关系不和谐,也没有真正影响慈禧太后在前后宫的地位。此外,慈禧太后以生母的身份代表皇帝的权力也没有错。在同治王朝,慈禧太后的稳定地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对于慈禧太后来说,真正影响其权力延续的关键在于同治皇帝死后继承皇帝的选择。如果你选择同治皇帝的侄子,慈禧太后会自动升级为太后,“听政治”的权力会自动消失;如果你选择同治皇帝,但成年继承皇帝,慈禧太后会立即被剥夺政治权力。@ 慈禧太后要想实现权力的延续,必须同时保证两个条件:

1、保留皇太后身份;2.、保证继承皇帝年轻,不能亲政。

@ 慈禧太后在同治皇帝死后的皇室前会议上做出了决定,即“醇厚的亲王易晨的儿子载甜,继承文宗,展示皇帝为子,进入统一,成为继承皇帝”。当时,载甜只有4岁,是同治皇帝的同龄人,完全满足了慈禧太后继续“听政治”的所有要求。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慈禧太后应该如何顺利实施这一决定,这显然违反了清朝的祖先制度,损害了许多皇室和宗族的既得利益?

[img]283367[/img]

@ 慈禧太后的决定也能充分保证慈安太后的话语权和后宫地位,不受慈安太后的阻碍;更重要的是,慈禧太后还主动将年轻皇帝的抚养和教导权交给慈安太后。这样,慈禧太后首先得到了慈安太后的支持。

此外,同时担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的醇亲王奕晨,取代了恭亲王奕欣的地位,成为晚清皇室的领袖。赢得了奕霆,基本上等于赢得了整个皇室宗族的支持。@ 慈禧太后的选择、亲属关系、年龄因素等都不是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的真正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力量。

此外,醇亲王奕奕并不像恭亲王奕欣那么难对付。慈禧太后在选择载甜为继承皇帝的同时,几乎确定了她未来几十年的权力延续。

尽管慈禧太后有许多缺点甚至历史犯罪受到后代的批评,但慈禧太后通过三张王牌的联系和完美的联系,实际上掌握了晚清的政治权力47年。更重要的是,虽然慈禧太后掌握了生死权力,但她没有像吕后那样杀死英雄;没有像武则天那样重用母亲的成员;更不用说混淆后宫和荒谬的事情了。

就像后世学者对慈禧太后的评价一样,“看太后及其同时代的人物,证明中国人民的公众理论,太后并不是一个残忍的国王”。即使她不能被称为明朝的主人,她也是一代传奇的女人。


慈禧太后稳定掌权47年,到底靠什么?慈禧太后稳定掌权47年,到底靠什么?

,,,,,,

  • 咸丰皇帝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咸丰特别好色
  • 有书记载,咸丰不顾兵败割地赔款,国家陷于危难之中,躲在热河行宫寄情于声色,聊以自娱,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谁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和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吗?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是这样,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 同治皇帝...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