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北伐
1127年靖康耻,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1134年(绍兴四年)春天,岳飞卜书宋廷要求北伐,收复失地。五月,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首战征服营州(今湖北钟祥),随后兵分两路,岳飞命部将张宪攻打随州,自己率领主力逼向襄阳府(今湖北襄阳)。7月,为了阻止岳家军继续向北移动,金朝派遣了数万名援军和失败的将军李成,并在邓州西北部安排了30多个营地,试图阻止宋军向北移动。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败金与伪齐联军,并乘胜攻占邓州。岳飞先后分兵收复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八月,岳飞被宋高宗晋升为靖远军节使。
[img]283201[/img]
北伐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占领伊阳、洛阳,因孤军作战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雄心勃勃,写下了《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武术南入,岳飞出兵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进入朱仙镇,离开封只有45英里。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岳飞在未来的抗金战争中取得了更大的胜利,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开始陷害岳飞,以彻底控制军队,压制主战派。但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度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退兵前,叹了口气:“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县,一旦全休!国家江山,难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1141年(绍兴11年),岳飞因北伐政治原因失败,岳飞也被杀。高宗和秦桧将岳飞毒死在风暴亭,罪名为“军事征兵期”和“指责舆论”。岳飞去世时,他只有39岁。
军队建设
杜充降金后,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坚持在江南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岳家军移屯鄂州,襄汉地区自此成为岳家军的主要防区。经过几次扩编,岳家军到绍兴五年的兵力达到了3万多人。岳家军在绍兴五年(1135年)的规模扩大到10万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杨瑶军的壮丁五六万人大多编入岳家军,南宋朝廷后来又增拨了数万人编入岳家军。在岳飞被赵构和秦桧伤害之前,岳家军也大致维持了10万左右。
岳家军至少有十二个统制“军”。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分别由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军领导,其中包括84名将军、副将军和准备将军。王贵是中军统制,张宪是前军统制。他们是岳飞的副手,可以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的事务;徐青、牛高和董贤是最好的战斗。这五个人是岳家军的骨干。@ 岳家军还有一批文官,如薛璧、朱霏、李若虚、胡红休、黄纵、于鹏、孙革等。
[img]283202[/img]
岳家军曾有正式军号,如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营后护军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军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岳家军”一直被人们背诵。
治军风格
岳飞是中国古代军队治理的典范,“岳家军”已成为暂时的典范。虽然他没有关于军事传承的讨论,但从他在历史书籍中的讨论和军事实践中可以看出,岳飞比军队治理更严格。在总结岳飞的军队治理思想时,前人指出有六个方面:昂贵的本质并不昂贵;严格的训练;奖惩公平;严格的命令;严格的纪律;同甘共苦。这六个方面的核心是严格治理军队。
因为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所以“岳家军”战斗力强,“一当百”,金人也称赞:“摇山易,摇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的一些将军感叹,为后世的一些名将效力。比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也以岳飞为榜样,培养了抗日强队“戚家军”。
[img]283203[/img]
岳飞不仅强调勇敢的精神,而且更注重战略的作用。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军作战必须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复制阵图。他提出了“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在一心”的思想。此外,岳飞还提出了“善观敌人逆知其所起,善制敌人先去其所依”的思想。
岳飞的主要军事成就是什么?岳飞对后人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