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李靖是如何平定梁国的,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萧铣是后梁宣帝萧的曾孙。隋末农民起义混战期间,萧铣起兵巴陵,自称皇帝,国名为梁。不久之后,他迁都江陵,控制了从长江中游到岭南的广大地区,兵力超过40万。
唐朝要统一全国,就必须消灭这种分裂势力。公元619年,唐朝著名将军李靖奉唐朝高祖李渊之命,前往贵州会见李孝恭,准备征求萧铣,平定梁国。
李靖向唐高祖提出了十项攻击萧铣的策略,主张从贵州直接到江陵。
公元621年8月,出征江陵的唐军云集贵州,很快就准备顺江而下。此时正值秋初,暴雨不断,长江进入秋汛季节。
萧铣判断:江水泛涨,三峡奇险,战船行驶困难,唐军不会东下。因此,他将军队遣散,参与秋粮收割,只留下数千人来防御城市。
大多数唐军将领也认为,长江水势汹涌,行船十分危险,建议李靖秋汛后再进军。
[img]282043[/img]
李静分析说:“目前,河流的飙升对我的进军不利,但敌人会放松警惕。如果我们的军队出乎意料,以闪电般的势头,突然在江陵城下,你可以打他措手不及,甚至抓住小铣削。士兵们非常昂贵,我们不应该错过这架战斗机。”
2000多艘唐军水兵船顺江而下,过险滩斗激流,船队驶过长江三峡。
由于梁军疏于警惕,唐军突然袭击了宜都、夷陵、荆门,一举攻克了萧铣设防。随后,梁军将军文士宏率领数万重兵驻扎在清江,缴获300艘或400艘战舰,杀死了梁军1万多人,文士宏率领其余部队东逃。
李靖率领5000名精兵乘胜追击,直抵江陵城外。唐军主力随后赶到,扎营江陵对岸,准备等待攻城的机会。
文士弘逃回江陵,萧铣才知道唐军已经被大兵压垮了,不禁大吃一惊。在调动各部兵马前来救援的同时,他带领城内仅有的几千兵力出城迎战。
唐将李孝恭看到城梁军队薄弱,觉得是进攻的时候,决定带领军队进攻。
李静劝阻道:“萧铣为了挽救它的毁灭,孤注一掷,已经调出了所有的兵力,这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我军停泊在南岸,坚持不战,不到一天,萧铣将不可避免地分兵回城。只有抓住机会发动攻击,我们才能有胜利的把握。如果立即进攻,梁军将不可避免地死于战争,这是很难获胜的。”
[img]282044[/img]
李孝恭听不进李靖的意见,以为李靖太过急了,便分兵一部让他防守大营,自率精锐地攻打梁军。
战斗开始后,正如李靖所料,梁军拼命冲杀,李孝恭抵挡不住,率残军返回南岸,后悔没有听李靖的建议。
这时,获胜的梁军开始掠夺唐军遗弃的战舰和其他物资,并失去了军队。李静一看到这种情况,就立即决定带领守营部队杀死梁军。
梁军士卒瘫痪时,没想到唐军突然被杀,吓得赶紧扔掉东西,夺路逃命。萧铣看到大势不好,带领随从逃回江陵,闭城固守。
李靖一举攻占江陵外城和水城,缴获了大量梁军战舰。战斗结束后,李靖下令将所有缴获的梁军战舰放入长江,让它顺流而下。
将军们不解其意,便问:“缴获敌军战舰,理当用来武装我军,为什么要扔进长江?”
李静回答说:“梁国土地广阔,军队众多。我们的军队深入敌人的腹部。虽然我们赢得了战争,但主要城市的江陵还没有破裂,很难迅速夺取。也许敌人的援助部队很快就会到达,我们的军队将进退两难。即使增加这些船有什么用?”
[img]282045[/img]
然后他说:“如果把它扔进河里,让它顺流而去,下游的援兵看到了,必然会怀疑江陵已经被打破了,所以他们会停兵不进去检查虚实。这样,我军才能争取必要的时间,才能有把握打破江陵。”
众将听了才明白,都拍手称妙。
据说汉陵下游那些萧铣的援兵,看到梁军战船从上游漂到满江,果然怀疑江陵已破,于是停兵不进。
萧铣被困在城市里,期待着长期的援军,所以他不得不开城投降。援军看到江陵城失踪,唐军城防守强大,兵力强大,纷纷投降。就这样,唐朝著名将领李静在缴获大量敌军战舰后,巧妙地运用了让战舰顺流而下的策略,使萧铣两头被打,梁国从此灭亡。
大唐名将李靖是如何平定梁国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