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政变对司马族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就是“高平陵之变”。在这次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族在朝中的势力,还将许多心腹和亲信提升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操作为后代篡魏奠定了基础。但是高平陵的变化没有风险吗?其实变数很大,最大的变数就在老对手曹爽身上。
[img]280948[/img]
曹爽
曹爽夺取了司马懿的权利
与久经沙场的司马懿不同,曹爽出身贵族,能上位,与魏明帝曹睿完全友好。曹睿继位后,曹爽被任命为散骑侍郎,不久后晋升为城门校尉、散骑常侍、武卫将军。曹爽生动地体现了“朝廷里有人容易当官”这一点。父亲曹真死后,曹爽继承了父亲邵陵侯的头衔。
[img]280949[/img]
司马懿
魏明帝曹睿去世前,他把儿子曹芳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为了防止曹爽被司马懿压制,他还特意将曹爽提拔为将军,假战斧,督促中外军事,并记录书法事务。曹爽第一次掌权时保持低调。他与司马懿讨论了一切,表现出他尊敬老大臣的态度。然而,在亲信丁静的煽动下,他暗中向司马懿升起,尊重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夺取司马懿的军权。
[img]280950[/img]
司马懿
司马懿暗中策划
司马懿为曹魏服务了几代国王,自然一眼就看穿了曹爽的把戏。他并不生气。他说他生病了,避开了曹爽,回家隐藏自己的时间。曹爽认为司马懿害怕他,更无法无天。他不仅把郭太后搬到了永宁宫,还控制了政府,在民间征服了他。曹魏大臣敢于对曹爽生气。虽然司马懿表面上看起来很轻松,但一切都与他无关,但他实际上是在秘密地计划政变。
[img]280951[/img]
司马懿
十年正月甲午日,曹芳和曹爽三兄弟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与太尉蒋济发动政变,占领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大门。当时,司马懿主要依靠他饲养的数千名死者和太尉蒋济的人。此外,在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朝鲜大臣永远不敢贸然表态。
桓范的建议
曹魏司农桓范和将军司马鲁芝趁乱逃离洛阳,找到了曹爽。桓范对曹爽说:“我们可以把皇帝带到许昌,然后号召全世界的士兵和马勤国王与司马懿竞争。我带着司农的印章,军队永远不会缺粮。”经过思考,曹爽终于同意了司马懿的投降条件,放下了武器投降。
[img]280952[/img]
桓范
曹爽的失败
如果曹爽接受桓范的建议,他有可能杀死司马懿吗?其实可能性很高。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曹爽当时带着指挥官三军的虎符,三军士兵只认虎符不认人。即使司马懿再次战斗,没有士兵也很难抵抗军队的进攻。其次,从政治角度来看,司马懿是叛变。只要曹爽到许昌号召天下勤王,曹芳皇帝在,地方将领也会回应。最后,从物流的角度来看,有桓范,一个大司农,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他们负担得起。但司马懿不一定。
[img]280953[/img]
曹爽
不幸的是,曹爽没有听桓范的话。桓范哭着说:“曹子丹(曹爽的父亲)是个大英雄,但他的三个儿子像猪一样愚蠢。”。最后,曹爽被重新掌权的司马懿屠杀了。司马懿的胜利是赌曹爽没有勇气东山再起。
如果曹爽听取桓范的建议, 他能反杀司马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