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边,元末湖广行省绵阳人,出生于渔民子女。年轻时,他与同为渔民的陈友谅和张必贤相爱,成为异姓兄弟。据史料记载,张定边不仅身材魁梧、潇洒、英俊,而且熟悉天文学、地理学、兵法和医学技能,而且武术娴熟。他几乎是一个全才。
自从陈友谅加入徐寿辉的红巾军以来,张定边和张必先一直跟着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元顺帝至正20年(1360年),陈友谅在江州杀死了徐寿辉皇帝,然后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陈汉。虽然陈友谅是一个恶毒的猜疑,但他只信任张定边和张必先,并在成为皇帝后崇拜张定边为太尉。张必先是首相,并与他们讨论了所有的军事和国家事件。
[img]280576[/img]
在陈友谅成为皇帝之前和之后,朱元璋集团以集庆府(今南京)为基础,迅速崛起。它不仅占据了富裕的江东地区,而且试图向西扩张,旨在吞并江西,经历两个湖泊,从而威胁到陈汉帝国的生存。为了消除朱元璋的重大麻烦,完成江南统一世界的雄心壮志,陈友谅早在成为皇帝之前就遇到了朱元璋。
然而,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战斗中输了多少。经过几场艰苦的战斗,他不仅没能进入集庆府,活捉朱元璋,还一个接一个地失去了老师,羞辱了国家。就连老巢江州也被俘虏,在21年(1361年)逃往武昌避难。在此期间,张定边参加了龙湾、采石集、安庆等重要战役。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努力,陈友谅可能已经被朱元璋俘虏了。
[img]280577[/img]
看到陈汉领土日皱,陈友谅非常生气,于是在江州沦陷两年后,亲自率领65万艘大军,数百艘巨型建筑船,顺江东下攻打朱元璋。1363年8月至10月,双方在鄱阳湖一决生死。战争开始前,张定边强烈反对将所有船只集中在湖中,但应派遣100艘军舰沿江东进攻集庆,100艘军舰围攻洪州(今南昌),其余船只与朱元璋打交道。这样,另一方必然会失去另一方,当时他们可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
然而,陈友谅并没有听从张定边的计划,而是有信心在湖中彻底击败朱元璋。据史书记载,陈友谅来势汹汹,“连舟为阵,楼划高十几丈,绵延数十英里,旗帜戈盾,望之如山”(见《明史卷一》),从一开始就在气势上压倒了朱元璋。水战开始后,在陈友谅巨舰的冲击下,朱元璋的战舰被冲得七零八落。
在关键时刻,朱元璋果断听从部长郭兴的建议,用火攻对付陈友谅的巨舰,很快扭转了劣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张定边率领旗舰和两艘副舰驶出水军阵型,独自冲进朱元璋水军前线。在摆脱30多艘敌舰的围攻和拦截后,他先后杀死了敌方将军韩成、陈兆贤、宋贵等人,直接冲向朱元璋的旗舰。朱元璋被眼前的场景吓傻了。醒来后,他迅速命令船逃跑。
谁知道,恐慌越多,事故就越多。由于转舵太匆忙,旗舰被搁浅在海滩上。张定看到朱元璋的旗舰搁浅后非常兴奋,不断敦促士兵们全速划船,以便登上敌人的船,抓住敌人的首领。在这个关键时刻,朱元璋的将军经常遇到春天站起来,用箭射中张定边。由于受伤过重,张定边无法指挥战斗,不得不命令转船头,回到军队,朱元璋救了一条命。
陈理兵败投降,陈汉帝国灭亡
射伤张定边后,朱元璋的士气振奋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终于击败了陈友谅,杀死了许多汉军。至于陈友谅本人,他在船边调查敌情时被一支流箭射死,44岁。由于王子陈善儿被敌人俘虏,张定边只能保护陈友谅的次子陈丽逃往武昌,并把他当作皇帝支持。由于陈丽太年轻,首相张必先、太尉张定边等人负责军国大事。
然而,在陈理坐稳王位之前,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被杀。到24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东征,兵锋直奔武昌。驻扎在岳州的丞相张必先听到消息后,迅速率军入援,结果在洪山中常遇春伏,兵败后被俘。因为汉军都把张必先视为最后的希望,一旦看到他被俘,立刻失去了斗志。在这种情况下,陈丽不得不向朱元璋投降,陈汉帝国灭亡。
由于拒绝屈服于朱元璋,陈理决定投降后,张定边秘密逃离武昌城,并秘密召集老部门复国。然而,复兴陈汉帝国的计划从未成功,心灰意冷的张定边最终逃入空门,到泉南灵源山修行。张定边躲进空门后,不再过问尘俗之事,每天研究佛教,悬壶济世,过上充实的医僧生活。明成祖永乐15年(1417年),张定边在寺中无病而终,享年100岁。
张定边几乎俘获了朱元璋,最终活了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