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多尔根的死后头衔,
《从军行》中有这样一句话:“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自古以来,为国而战的英雄们就会名垂青史,赢得世界的赞誉,但其中一个却是个例外。他为国家和清朝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价。他是多尔根。
多尔根出生在皇室,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有很强的政治技能。作为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多尔根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正如《三国演义》所写,“虎父没有狗!”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年仅十七岁的多尔根跟随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
[img]279781[/img]
在战场上,多尔根非常勇敢。后来,他因其出色的战功被授予“墨尔根戴青”的称号,成为正白旗的主人。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多尔根率军征收了蒙古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第二年被授予硕瑞王称号。后来,在松锦战争中,多尔根仍然不负众望,赢得了战斗。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根和济尔哈朗作为辅政王,拥有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登上了王位。福临被称为“顺治皇帝”。年轻的顺治皇帝在第一次登基时没有任何权利。真正控制政治的是多尔根,他被称为“父亲摄政王”。
[img]279782[/img]
皇太极
清朝刚入关时,社会形势十分混乱。农民起义不断涌现在全国各地。南明政权的存在也对清朝政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当时社会不断出现、激化和升级各种矛盾。如果清朝当时没有处理好这些矛盾,最终建立起来的政权就会倾覆。
[img]279783[/img]
睿亲王府
就在这时,多尔根展示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他不仅下令禁止抢劫和剃须,还提出哀悼崇祯皇帝。这些措施在人民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为清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后来,为了平叛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方稳定的南明政权,多尔根制定了“先礼后兵”的政策,即严厉打击和坚决消灭农民起义军。
[img]279784[/img]
对于难民政权,多尔根首先进行了招募和安慰,如果招募和安慰无效,然后进行攻击。因此,在多尔根的领导下,农民起义军被清军击败。清朝著名将军多多多多攻占扬州,清军也顺利渡过长江和南京,赢得了清军的收入。多次出兵的胜利让多尔根非常高兴。他认为清朝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所以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剃须令。
因此,6月份,多尔根正式向全国颁布了剃须令,但这一命令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的人民进行了非常激烈的反抗。在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根在塞北狩猎的路上意外去世,后来被封为“清成宗”。顺治皇帝还给了多尔根“茂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敬义皇帝”的头衔。但从未登上过皇帝宝座的多尔根,为什么会被追封为“清成宗”?就连死后的头衔也是皇帝的死后头衔。隐藏着什么样的隐藏感觉?
[img]279785[/img]
顺治帝
首先,当多尔根还活着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摄政王”,顺治的力量不足以与他竞争,所以他只能服从他;其次,虽然他是顺治皇帝的叔叔,但顺治也想叫这个实际上控制了王朝的摄政王“父亲”。因此,即使在多尔根去世后,顺治皇帝也应该害怕他在朝廷中盘根错节的党羽,只能给他背后最高的荣耀,以稳定朝廷大纲,并在时机成熟时逐一根除他们。
[img]279786[/img]
果然,在顺治8年2月(公元1951年),顺治皇帝命令剥夺多尔根的头衔,甚至挖掘他的坟墓。但后来,乾隆登基,为了巩固政权,他再次平反多尔根,恢复了他的王子的头衔,并给出了“定国开基,统一产业,失败最好”的评价。
结语
有人会问,权力这么大的多尔根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事实上,除了不穿龙袍和坐在龙椅上,多尔根和皇帝没有什么不同。多尔根认为,既然他已经获得了真正的权利,他就不必为一个虚假的名字而承担一个窃取国家的罪行。多尔根的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清朝的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以辅助的名义控制国家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如果他想客观地评价他,这两个方面都不容忽视。
多尔根一生从未成为皇帝 为什么多尔根有皇帝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