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袁崇焕。
一切都是多方面的,你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就像一张反射的彩纸,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颜色。人是一样的,一件事的好坏不足以说明这个人的善恶,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就像历史上那些有争议的人物一样,有他的名誉,有他的诽谤。杀死兄弟的李世民,修建长城的秦始皇,挖掘大运河的杨光,控制朝政的魏忠贤,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曹操等等。是对是错?忠奸善恶?
1644年,崇祯皇帝杀死亲人后逃往煤山自杀,大明朝结束。但是明末有些人是忠是奸?是功还是过?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争论,其中最有争议的是袁崇焕。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通过自荐守卫一方。虽然他打败了清廷,但他从未赢得过魏忠贤的青睐,所以他愤怒地辞职了。后来,他被明思宗朱由检重用。他击退了皇太极,解决了京都的围攻。他本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被魏忠贤弹劾和反对。他还遇到了一位容易怀疑的皇帝。最后,他被拘留八个月后,被崇祯皇帝处决,他的家人也被流放。
[img]279333[/img]
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整个过程:“刽子手割了一块肉,人们付了钱,生吃了。肉一瞬间就卖光了。然后挖出五脏,截寸而卖。人们买,生吞。”据说袁崇焕被割了3543刀,刽子手割了一块肉,人们付了一两银子当酒,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太可怕了。
也许大多数人认为崇祯给袁崇焕定罪是勾结满人,意图谋反。事实并非如此。《崇祯实录——怀宗端皇帝崇祯三年》记载:“桂亥,杀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处以殊死..................................................
此外,在《崇祯长编》中,“甲骨文以袁崇焕为代价,专事欺隐,以市米为代价资盗,以谋钱为代价斩帅,纵敌驱顿兵不战,援军四集尽行遣散,兵薄城下潜携喇嘛坚持入城。”没有说袁崇焕通敌叛国。
[img]279334[/img]
袁崇焕有功吗?肯定有!努尔哈赤纵横天下几十年,手持十三万兵力却输给了袁崇焕一万多名守军,最终郁郁寡欢。皇太极为了报仇,宁远、锦州久攻不下,最后被袁崇焕打得损兵折将,连夜溃逃。1629年,皇太极绕过袁崇焕的防线,从遵化长驱直入京师。袁崇焕领兵9000直追,在广渠门对抗皇太极的10万大军,最终保护京都安全。
然而,人们经常记住的总是坏的一面。不管你多么努力,多么爱国,你最终都会看到结果。就像这次解京都的围攻一样,当袁崇焕得知皇太极逼近京都时,他惊慌失措,带着自己的铁骑追赶,一路上没有阻挡,从而失去了三河、香河、顺义等郊区县。这相当于没有圣旨带兵进城。即使不是叛乱,也会被用作文章。
此外,袁崇焕称赞海口说,他可以在五年内恢复辽宁,并采取了保持积极、攻击改变和补充的策略。然而,这并不容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元帅。即使在朝廷的全面支持下,他最终也未必能成功。最重要的是,他在没有权力的情况下杀死了毛文龙,导致东江的大部分士兵投靠满清,其中著名的三顺王:耿忠诚、快乐、孔有德。
[img]279335[/img]
既然祸根已经种下,就不能怪别人拿他们说话。首先,大臣们联合诽谤袁崇焕在京都战役中故意释放清军入关。此外,清军此刻的离间计表示,袁崇焕与清军有秘密约定。朱由检已经怀疑了,现在更相信了,所以他被监禁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的老部下祖大寿带着辽东军跑了。此时,魏忠贤余党还以擅自与清军议和、杀毛文龙罪定袁崇焕死罪。条条罪,直击袁崇焕,终于迎来了最悲哀的一幕。说袁崇焕冤枉了吗?其实也不冤!说不冤枉吗?其实很委屈!到底,都淹没在历史上了,我们要学的无非是多一些积极的交流,少一些人身攻击,你怎么想呢
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真的是罪有应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