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故事,
唐玄宗能够开启“开元盛世”,不仅与自己的才华有关,还与几个关键人物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宰相姚崇。
[img]279153[/img]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夏石人,祖籍吴兴,唐代著名政治家,都督姚毅之子。姚崇一生都有低谷和巅峰。他当官多年三次,执政能力可见一斑。姚崇第一次当宰相是在武则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对有才华的人来说可以委以重任,颇有贞观遗风的“味道”。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入侵河北,形势危急。武则天要求朝臣们写信并提出应对策略。这场唐朝(武周)的危机正是姚崇的机会。当时,武则天从大臣们的疏散中发现,姚崇对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理论很好。令人惊讶的是,姚崇被提升为夏官(兵部)的侍郎。从那时起,姚崇进入了权力的中心,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大臣。
尽管姚崇深受武则天的重视,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唯上”、服从武则天。姚崇对武则天鼓励告密、重用酷吏、滥施刑罚、杀害无辜的举动一直不满。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书,指出重用酷吏、残害无辜的灾难“比汉之党更糟糕”。
对于姚崇的批评,武则天还是很有度量的。他不但没有怪罪,反而高兴地说:“以前宰相都是顺其自然的,我被困为淫刑之主。文卿说的很合我心。”。立即奖励姚崇白银
1000 两。
两年后,武则天将姚崇提拔为夏官侍郎,与凤阁台平章事。不久之后,姚崇成为武则天后期的宰相,协助武则天处理军事事务。不幸的是,姚崇第一次得罪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兄弟。最后,他被武则天放灵武道任命为行军总管,然后改为任灵武道安抚大使。
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和姚崇密策划,与桓彦凡、崔玄伟、敬晖、袁恕己合作,趁武则天病重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武则天,支持唐中宗复辟。
在这次政变中,姚崇因为他的支持而被授予梁县侯和200户美食城。不幸的是,被支持的唐中宗昏庸无能,朝政权力由魏后和吴三思控制。如果魏后没有毒死唐中宗,姚崇可能就没有翻身的地方了。
后来,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领导下,另一场宫廷政变解决了魏后等势力。新任命的唐瑞宗崇拜姚崇为兵部尚书,第二次是姚崇。
这一次,姚崇面临着王子李隆基和长平公主之间的权力纠纷。为了帮助李隆基夺取,姚崇秘密上疏瑞宗,要求将宋王和陈王放在外面。太平公主和徐安置洛阳,收回齐王和薛王领导的皇家林军。
不幸的是,这件事还是被太平公主所知,在压力下,唐睿宗旨罢免姚崇的宰相,将姚崇外放地方任刺史。
[img]279154[/img]
虽然王子李隆基没有救姚崇,但他也记得姚崇的帮助和才华。第一年,瑞宗为唐玄宗让位李隆基。唐玄宗继位后,太平公主策划的政变迅速扑灭。
没有太平公主的力量,唐玄宗开始了自己的努力。他首先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就这样,姚崇第三次为相)。
姚崇三度为相,针对中宗以来的弊政,向玄宗提出了十条深思熟虑的建议:
一是实行仁政,废除严刑重法;二是休战休战,不求边功;第三,法行自近,执法公平;第四,宦官不得干政;第五,拒绝租赁以外的贡献;第六,皇室亲属不得担任台湾省官;第七,礼待朝臣;第八,虚心接受建议。第九,不再增加道观和佛寺;第十,以两汉外戚专权为戒。
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从那时起,“军国之务,咸访于崇”。姚崇也不辜负唐玄宗的委托。自崇拜以来,他一直认真地支持政治,创新,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兴利除弊。
从整顿制度出发,他放弃了冗余,选择了官员,抑制了皇室、国家和英雄的权力,注重生产的发展,为开元的繁荣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可以说,“开元盛世”可以出现,姚崇是朝廷大臣中信誉最大的第一位。
姚崇,帮助李隆基创造开元盛世的宰相,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