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明朝清官张畅的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代国王中最鼓舞人心、最传奇的一位。他出生在一件布衣上。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让地主放牛,当和尚,甚至当乞丐。后来,他凭借时间、地理位置、人民和谐以及自己的才华和伟大,为明朝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他在创业之初渴望人才和接纳人才。
[img]278013[/img]
朱元璋一般看人很准,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张昌,经常穿破旧的衣服,穿补丁,继续穿。朱元璋见张昌这么节俭,心里很高兴,认为张昌是一个罕见的清官,经常称赞他。但作为朱元璋的第一谋士,刘伯温却看到了端倪,他对朱元璋说:这个人千万不要留。事实证明,刘伯温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看似廉洁的张畅不能留下来?
[img]278014[/img]
01.招安不成反被招安
史料记载: 长,北平之宛平人,仕元为户部尚书,以奉使来,上和语,初默然,后见其才敏,留用之,累授参知政事。
张昌是万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原本是元朝的户部尚书。元朝末年,旱灾、洪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此外,蒙古统治者横征暴敛,人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狼烟四起。
元朝岌岌可危,无法抗拒。元顺皇帝采取怀柔政策,想招募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军。其中,朱元璋带领的义军不容小觑,越战越勇。元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派张昌为元朝使者招募朱元璋。
[img]278015[/img]
此时,元朝已经崩溃,气体已经耗尽,世界立即分裂,朱元璋不是傻瓜,当然,不想被招募。此外,元朝的残酷统治导致朱元璋的父母饿死。他讨厌元朝,怎么能投降呢。
因此,虽然张畅口若悬河,也没能把朱元璋搞定,但朱元璋却看上了他。
朱元璋早就听说张畅很有才华。通过深入的交谈,他发现自己名副其实。这个人博古通今,智慧超群。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如果他留下来,他会像老虎一样增加翅膀,夺取统治权,开辟新的王朝。于是朱元璋软硬兼施,威胁利诱,死活不放人,不得不离开张畅。本来是来劝降的,却被敌人招安,张昌哭笑不得,但他权衡利弊,也只好答应。
[img]278016[/img]
02.委以重任,官拜副相
张昌被授予参知政事职务,大概相当于副宰相,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
史料记载: 长有才辨,智慧明敏,熟悉前代典故,凡国家建立制度,多出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
张昌聪明机敏,知识渊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并制定了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度。他工作积极、高效、快速,从不拖延。张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这让朱元璋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当时,明朝建国初期,一切都在等待繁荣,朱元璋周围大多是将军。像张昌这样熟悉国家建制的文官非常缺乏。
[img]278017[/img]
03.穿破衣烂衫不想换
张昌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穿旧衣服,总是缝补又一年,从不穿新衣服,这让出身贫寒、非常讨厌贪官的朱元璋非常欣赏,认为他是清官之首,让大臣们向他学习。但刘伯温的眼睛却很毒辣,他看到张昌表里不一,心里藏奸,于是他建议朱元璋除掉张昌。
史料记载: 畅尝窃语其所亲说:若得归元,依然不失财贵!
张昌经常对左右亲信说:如果我回到元朝,我也会有一生的荣耀和财富。由此可见,他是“曹营心在汉”,假装清廉,一是为了迷惑朱元璋;二是为了怀旧,就是为了怀念他原来的元朝。
[img]278018[/img]
04.故意丑化朱元璋形象
虽然张昌帮助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他看不起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草寇,不愿意真正回归和忠于朱元璋。他只忠于元朝。因此,他故意通过两件事丑化朱元璋的形象,使他失去了人民的心,从而为元朝的复兴提供了机会。
一是主张实施重典治国,严刑重法。在讨论明朝即将开国时使用什么法律时,大多数大臣认为,国家最初决定让人们休养,用轻典治理国家,减免税收。但张昌主张重典治国,严刑重法,想把朱元璋塑造成一个失去民心的昏君暴君形象。但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农,深知人民群众的疾苦,对此头脑清醒,有自己的判断,并未采纳张畅的建议。
[img]278019[/img]
二是劝说朱元璋及时享乐。他暗中派人给朱元璋上书,为朱元璋歌颂德,劝朱元璋人生苦短,要及时享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死亡,他几乎没有休息一天。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所以朱元璋看了奏章后大为震惊,张昌这家伙简直就是赵高啊,是想让我当秦二世吗?于是他把书上的一把火烧了。
真正的忠臣不会这样劝君主。他一定是个大奸臣。刘伯温已经洞察到了一切,所以他建议朱元璋不要离开张昌,必须除掉他。
[img]278020[/img]
05.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朱元璋没有采纳张昌给朱元璋的两个重要主张。张昌觉得自己的行为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变得越来越焦虑,于是病倒了。杨宪去看望张昌,发现了他写的家书草稿,立即拿出来交给了朱元璋。
原本多疑的朱元璋看后大怒,有家书草稿铁证,其通敌罪不容置疑,于是派人审理了张昌判敌罪。但张畅的供状只有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此时爱才朱元璋还没有放弃,想着再放他一马。但张畅并不领情,得到的回复是不可赦的是,彼此决定叛逆。这让朱元璋很生气,当场叫人先把骨头砸碎,然后扔进河里。也有人说凌迟处死。但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img]278021[/img]
俗话说,忠臣不是二主。虽然张畅在明朝的结局是自取的,但他坚定不移、忠于老主的性格值得后人称赞。你怎么认为?
张昌经常穿破旧的衣服和补丁 为什么刘伯温说这个人不能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