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方国珍的故事吗?
元末明初,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在文臣方面,有刘伯温、李善长、宋连等。在武将方面,有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元保保等。在枭雄方面,有刘福通、朱元璋、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但有一个枭雄在元朝和义军之间相遇,最终投降朱元璋。
这个人是浙东农民起义的首领方国珍,一个决心成为海盗王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奇人物的生活:
公元1348年,由于元朝税负沉重,甚至洪武年间也征税,可见元朝衰落。这时候很多人交不起税,被杀了,包括朱元璋的家人和兄弟。同样,作为盐贩子,方国珍的情况可能比朱元璋家的情况好,但还是欠元朝很多税。
这一天,方国珍正在吃饭,长浦巡查前来追缴税负,于是方国珍杀了巡查,揭竿而起。短短一个月,他就召集了成千上万的人,以抢劫元朝的皇粮为生。这种海盗王生涯让方国珍逍遥自在,但却让元朝头疼。
第二年,元庭派遣浙江省参政多儿率领3万人讨伐只有几千人的方国珍。这时,方国珍以生气的船只为诱饵,然后趁元军没有准备好从四面包抄,点燃了元军的船只,元军大败。后来,方国珍攻下温州和台州,再次在大鹿洋击败元军,俘获了元军万户帖木儿和郝。
[img]277718[/img]
公元1355年,攻占东南半壁河山的方国珍成为继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之后的诸侯。这时,方国珍的墙头草技开始出现:一方面,他从事元朝的知识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他向朱元璋贡献,双方都不得罪。
当天比赛结束时,方国珍用元朝进士刘文本修建了学院、学校、灵桥,并与一群老儒玩兰亭之会。虽然方国珍不敢惹朱元璋和元朝,但这并不意味着方国珍惹不起张士诚:
[img]277719[/img]
公元1357年,方国珍提出了邻居张士诚的想法。不久,方国珍率领5万军队进入长江,在昆山遇到了张士诚的7万军队。方国珍率先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第二天,两军再次交战。方国珍七战七胜,全军士气大胜。
洪武元年,解决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后,朱元璋以朱亮祖为帅进攻台州。在强大的明军面前,方国珍屡战屡败,最终逃回海上,成为海盗王。这时,朱元璋写信给方国珍说:“只要方国珍投降,我保证既往不咎”。于是方国珍投降了,方国珍在所有的枭雄中都得到了好的结局。元末明初,洪武七年去世,埋葬在南京玉山之源。
[img]277720[/img]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方国珍能够独善其身,在群雄并起的元末得到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没有做皇帝的心
纵观方国珍的一生,他起义的目的并不像朱元璋等人那样决心推翻元朝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起义是被元朝逼迫的。无论是后来的左右逢源,还是进攻张士诚时的七战七胜,归根结底,他都是为了生存。
毕竟,在乱世中拯救生命并不容易,尤其是作为一方分裂势力的方国珍。在外部元朝,朱元璋和张世诚都盯着对方的国珍,即使内部不是铁板,他也应该防止另一个陈友谅再次出现,让自己成为第二个徐寿辉。
二、没有做皇帝的命
在所有的义军中,也许方国珍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有能力的,但他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抵挡不住强大的元军,于是投降元军参与政治事务。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元朝的注意力转移到朱元璋等人身上。
他知道自己无法抗拒强大的朱元璋,所以他向朱元璋贡献并结束了朱元璋。但他知道自己可以打败张士诚,所以他在七战中取得了七场胜利。也许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是皇帝的生命,所以当别人争夺世界时,他爱上了圣人的方式。
三、海盗王的“智慧”
因为方国珍没有当皇帝的心,朱元璋会招募方国珍,而不是像张世诚和陈友谅那样摧毁它。经历过元末明初的朱元璋知道生存并不容易,能够更好地理解方国珍为生存而做的事情。
同时,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知道方国珍没有当皇帝的生命。换句话说,方国珍没有当皇帝的能力。方国珍投降后,朱元璋会放过方国珍。最后,方国珍在南京衣食无忧,成为所有诸侯中最好的!
@ 在我看来,方国珍的好结局主要是由于他自己的自知之明。他知道他能拥有什么,不能拥有什么。他知道什么时候买得起,什么时候放下。这在现代人眼里是有价值的,我们周围有多少人不能了解自己,定位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后,我毁了自己,更不用说亲戚和一些无辜的人了!
刘伯温:元末明初徘徊的一棵墙头草,最终得到善终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