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秦国将军。他带领秦国军队攻城略地30多年,打破了魏、韩、楚、赵,为秦国扫平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白起的杰出成就也使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起也被称为战国四大将领之一,其他三位将领是廉颇、李牧和王健。
[img]277092[/img]
但这样一位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军事统帅,却在秦昭襄王50年(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自杀而死。
白起杀人的原因是什么?
秦国白起的崛起离不开秦宣太后和丞相魏冉的支持。
秦朝十四年(前293年)在伊阙之战中,秦军摧毁了韩魏联军24万人,魏国将军公孙喜被白起杀害,秦国获得了韩国大片领土。
是秦将白起指挥了伊阙之战,白起也在这场战争之后,一战成名。正是丞相魏冉推荐白起担任这场战争的主将。
说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两人私交深厚。
此后,白起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南征北战,攻打魏赵楚韩四国,夺取城市百余座,战无不胜,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
秦昭襄王在叔叔魏冉的支持下获得了王位。即位后,政府一直由他的母亲秦宣太后和叔叔魏冉控制。宣太后把另外两个儿子封为泾阳君和高陵君。她的弟弟魏冉和另一个弟弟也被封为玉侯和华阳君。
秦宣太后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弟位权重很高,被称为秦国四贵,直接限制了昭襄王的王权。
秦昭襄王41年,秦昭襄王采纳了客卿范菊的建议,罢免了魏冉的相位,被范菊取代,并将四贵赶出京城,收回了王权。
作为魏冉曾经推荐的将军,白起有着出色的战功,这让秦王称赞的范菊丞相既嫉妒又不安。秦昭襄王47年长平战争后,白起和范菊终于失去了和平。
前260年,秦将王米率兵攻打赵国。赵将廉颇率领的赵军连战失败,修筑壁垒,在长平地区无法坚守,与秦军形成了三年的对抗局面。
赵王认为廉颇的这种以逸待劳、意图拖垮秦军的战术胆小胆小,所以赵王对廉颇有很多不满。
面对长平的长期相持,秦相范菊巧施反间计,遣人扬言廉颇并不可怕,秦国最怕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不知是计,立即临场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廉颇。
而此时的秦国却让武安君白起取代王米任长平之战的主将,以彻底击败赵军。
长平战争期间,赵军误中秦军包围圈,被秦军分块切割,主教练赵括、上党郡守冯亭突破不成,均战死。
群龙无首的40多万赵军被击败,投降于秦军。
[img]277093[/img]
由于白起担心赵国降军后的反叛,他杀死了40多万战俘。长平之战使赵军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活力。
此时,为了避免亡国之虞,赵国立即派苏秦之弟苏代携重金前往秦国游说秦相范菊。
苏代表示,如果白起在这个时候赢得赵国,白起的功劳将是巨大的。历史上,周公和其他人无法与白起相比。白起的地位必须高于范琏,排名第三。
范菊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听了苏朝的话,他担心秦王将来会忽视自己,所以他听从了苏朝的计划。以秦军疲惫为借口,他建议秦王停止与赵国的战争,接受韩国和赵国割地求和的要求。
于是秦王采纳了范滢的建议,让白起班师。
白起本来想赢得邯郸,一举拿下赵国。但由于范菊的梗,白起的战斗计划泡汤了。白起对范菊很不满,心里各有芥蒂。
停战后的第二年,秦王再次发兵攻打邯郸。此时,由于白起生病,王陵担任本战的主将。
但进攻邯郸之战进展并不顺利,秦军伤亡不小,却没有战果。
于是,秦王让病愈的白起再次上阵,却被白起拒绝。
[img]277094[/img]
白琦认为,虽然长平之战获胜,但秦军也减少了很多员工,现在所有的诸侯国都在派兵支援赵国,然后与赵军内外进攻秦军,这场战斗无法战斗。
秦王请不动白起,又请范菊请白起出山。白起更不喜欢范菊,干脆称病不起,连范菊的脸都没有。
秦王别无选择,只能派王米接替王陵为主将,继续围攻邯郸。
如白起所料,由于楚国和魏国分别派春申君和信陵君出战,秦军遭到内外夹击,一败涂地。
而且白起听说秦军战败,又感叹秦王当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导致战败山倒。
这句话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让秦王非常生气。他又要求白起出山,但白起铁了心,任范菊再次要求,也不买账。
秦王对白起的拒绝失去了耐心。白起被辞去官职,并被驱逐出咸阳。
范菊原本对白起抱怨很深。这时,她害怕白起咸鱼将来会翻身,这对她自己不利。因此,他煽风点火,称白起充满怨恨。如果被其他国家使用,那一定是秦国的一大难题。
秦王听范菊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使持剑,赐白起死。
白起之死,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白起本身的原因,也有范霁落井下石的补刀。
秦军围攻邯郸惨败时,心急如火的秦王一再强迫白起出征,但白起违抗圣命,拒绝出征。后来,他还说秦王不听他的建议,以惨败告终。
白起天生诚实坦率,认为邯郸之战必败,拒绝出征,这让秦王非常生气。但秦王只是流放了他的革命,不想要他的生命。
而且由于白起是禹侯魏冉的人,范菊和魏冉怨恨已深,这也影响了白起。
白起被流放后,范菊担心白起有一天会回来清算自己,于是干脆鼓励秦王把白起送死。白起也可以说是范菊与魏冉斗争的受害者。
为什么白起为秦国立做出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