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文忠今天能封国公?但朱文正只能是囚徒,
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侄子李文忠在军事上都很出色。用军事天才来形容这两个表兄弟并不过分。他们相差三岁,都是朱元璋按的
“骨肉重臣”的培养说明朱元璋对他们的期望很高。他们成年后,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成为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助手,在朱元璋夺取世界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个性原因,一个在被囚禁后英年早逝,另一个在成就和国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朱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朱文是明太祖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朱元璋成为红巾军将领后,朱兴隆的妻子带着朱文正来到朱元璋身边。大哥朱兴隆死得早,朱元璋特别爱侄子,把朱文当自己的儿子养大。朱文正也没有让叔叔朱元璋失望,成年后,他英勇善战,多次立功,成为朱元璋身边的得力战将。朱文正被朱元璋任命为枢密院同事(按照元朝的官级制度,属于正四品),这是他叔叔朱元璋给他封的第一个官职。
[img]275925[/img]
元至正21年(1361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明初设立的全军最高指挥机关)。26岁的朱被任命为大都督,年纪轻轻就担任重要职务的朱并没有让叔叔朱失望。元至正23年(1363年),朱元璋亲自率军救援红巾军刘福通部。老邻居陈友谅率领60万水路大军进攻朱元璋。朱文正守护的洪都(今南昌)首当其冲。通过他天才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惊人的意志力,朱文正率领洪都守军坚守85天。朱元璋率领的援军打败了陈友谅的进攻。
朱文正想投靠敌对势力,被朱元璋囚禁
朱元璋的军队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占领武昌,至此,朱元璋完全吞并了陈友谅的地盘。在打败陈友谅的过程中,朱文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回到南京后,朱元璋没有奖励他,而是奖励了常遇春、廖永忠等将军。朱文正对此非常生气,经常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甚至纵容下属违法犯纪。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能解心之气,竟然在下属的鼓励下,去联系朱元璋的老对手张士诚,准备投靠张士诚。
[img]275926[/img]
朱元璋知道朱文正要投靠张士诚的事后,朱元璋非常生气,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侄子,竟然会反叛自己。于是朱元璋亲自带人将朱文正押回南京,准备处死他。最后,在马皇后的极力阻挠下,朱元璋被囚禁在桐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0岁。军事天才朱文正本人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人生。朱文正心胸狭窄,性格不好,注定了他的悲剧。事实上,根据朱文正的性格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朱文正不可能真正投靠张士诚。根据常识,他应该只是怀恨在心,不欣赏,不怀恨在心。在下属的鼓励下,他派人联系张士诚,以缓解他的精神,他不会真正投靠张士诚。
侄子李文忠也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身份相同的李文忠与朱文正的结局不同。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李文忠的母亲早逝。李文忠从小就和父亲李贞一起流离失所,多次面临生命危险。朱元璋成为红巾军将领后,李贞带着14岁的李文忠来到朱元璋身边。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就像见到妹妹一样,也特别爱这个侄子,把李文忠当自己的儿子养大。李文忠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成年后,他英勇善战,多次立功,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后来,他被朱元璋任命为亲军指挥,被朱元璋派去镇守建德。
[img]275927[/img]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李文忠被朱元璋任命为浙东省左成(根据元代官员等级制度,属于正二品)。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明初全军最高指挥机关),任命年仅二十六岁的朱文正为大都督,可见朱元璋对这两个孩子寄予厚望。与朱文正不同,朱文忠心胸开阔,器量沉宏,在平定江南、征求北元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但他并不骄傲,也不争功。朱元璋信任侄子,总是把他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李文忠战功显赫,被封国公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因功被封为曹国公。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朝太祖朱元璋要求李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和国子监管(全国最高学府)的日常工作,可见朱元璋对李的可疑信任。李文忠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去世,终年四十六岁。朱元璋封他为岐阳王,把他的肖像挂在功臣庙里,排名第一@ 仅次于名将徐达和常遇春。
为什么朱文正成了囚徒,而李文忠却能封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