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虞允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说到宋朝,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失血的王朝。面对敌人,他们只知道如何妥协。然而,事实上,宋朝并不缺少敢于反抗的人。将军有岳飞,文臣有余云文。
岳飞大家都很熟悉。谈谈虞允文。他出生于公元1110年,出生于隆州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他的祖先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也是名门望族之后。虞允文从小聪明,7岁就能写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44岁才考上进士,担任彭州通判,后晋升为礼部郎官。
[img]275700[/img]
余云文是宋代文臣中罕见的强硬派。他强烈主张抗金。在历史书中,他被称为“忠诚、勇敢、南宋第一”。他最喜欢谈论的是以弱胜强,指挥宋军取得“采石之战”。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聚集了60万军兵,分四路南下。宋军的防线崩溃了,没有抵抗。士兵们丢了盔甲逃跑了。金军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近长江北岸。消息传到临安后,朝廷乱成一团。首相唐思退一心协商,文武官员纷纷送走家属。就连宋高宗也计划放弃临安的“浮海避敌”。
幸运的是,陈康伯、黄中、虞允文等人强烈反对逃跑,主张与金军决一死战。最后,宋高宗放弃逃跑,下定决心抗击黄金。公元1161年11月,金军接近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准备渡河。当时负责该地区防务的宋军将领王权因“抵抗不力”被撤职。新将领李显忠当时还没有到任,导致采石区宋军无首。此时,于云文被派往采石奖励。
余云文到达采石时,发现驻扎在这里的宋军没有斗志,随时准备逃跑。这并不奇怪士兵们。毕竟,宋高宗、首相唐思退、将军王权等人都想逃跑。此外,采石区的新将军李显忠还没有到位,普通士兵的怯战是可以理解的。
[img]275701[/img]
当时,金军已经处于压力之下,随时可能穿越河流,而宋军的防守则很沮丧,没有士气。在这种情况下,宋军无疑会失败。因此,余云文试图鼓舞士气,向士兵们解释金军穿越河流后的后果,并呼吁大家团结起来保卫家园。在余云文的鼓励下,宋军逐渐恢复了士气,余云文迅速聚集了沿江的宋军,准备与金军战斗到底。
11月8日,完颜亮误以为对岸的宋军都崩溃了,于是指挥金军渡江。于允文指挥宋军利用水面地理优势,在河中切断金军船队,迫使金军放弃渡江,以1800兵力击败了颜亮15万军队,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采石大胜”。
采石渡江失败后,严亮率军来到扬州,并向金军下达死亡命令,要求在三天内渡江,否则将军将被处死,引起下属强烈不满。11月27日上午,金军将领严元宜率领下属杀死严亮,随后撤军。宋朝的危机也完全消除了。严亮的死与余云文无关。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被余云文逼死。
[img]275702[/img]
多亏了于允文,他强烈反对宋朝割地换取金军短暂和平。他是当时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是文成,但他比许多将军更强大。公元1169年,于允文正式拜相,成为宋朝廷的重要支柱,提拔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于1174年去世,享年65岁。他的头衔是“忠诚”。
虞允文虽然是文臣,但并没有失血,始终坚持与金军作战,因此史书上有人称之为“忠诚义勇,南宋第一”。
抗金儒将虞允文,他为南宋做出了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