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安禄山造反的事,
只要历史上是会讨好皇帝的官员,仕途就不会太差。安禄山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为了取悦皇帝,他还讲了一个蝗虫的故事。他说,当他在营州工作时,他管辖的地区发生了蝗虫,几乎所有的庄稼都被吃掉了。作为父母,他不得不崇拜世界,发誓如果他不忠于皇帝,就让蝗虫吃掉他的心。结果,许多鸟突然来了,蝗虫都吃光了。听完这个故事,李隆基很高兴,还特意在大殿里给安禄山坐下,但是这样一个忠诚的人,最后怎么会谋反呢?
[img]274930[/img]
首先,安禄山当时受到皇帝的喜爱,特别将他封为节度使,而不是一个地区的节度使。这是三个地区。然后他手下有20多万士兵。当时,他在这三个地区,无论是军事还是财政,都有最终决定权,这相当于一个当地的皇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自然习惯了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他的眼睛不仅盯着这三个地方,他还有更大的目标。
[img]274931[/img]
第二,当时安禄山手里有很多士兵,可以说是当时朝廷所有节度使中最强的一个,唯一能和他竞争的就是一个叫朔方的节度使。但是这个朔方不会花言巧语,自然也不会被李隆基信任和重用。那么朝廷里没有和他竞争的人,他肯定会尽力扩大自己的力量。说李隆基真的很简单,安禄山的几句话就这么信任他,完全抛开了皇帝的权衡。
[img]274932[/img]
@ 安禄山的奉承不仅仅是李隆基。只要他在朝廷的官职比他大,他就会巴结。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自然和很多大臣关系很好,这些大臣都负责国家的各个关键部门。安禄山自然非常熟悉国家的具体情况。他知道唐朝在这个时候没有实力,说白了就是空壳,全国所有的兵力都掌握在各个节度的手中。而李隆基最信任的节度使就是他。
[img]274933[/img]
第四,被当傻子的感觉其实并不好。李隆基一直认为他用朔方的军队牵制着安禄山,没有人敢造反。一旦一方造反,他的天平就偏向另一方。李隆基觉得自己玩得很好,但安禄山只是假装是傻子,不是真的傻子。被这样玩的时候,心里自然很不舒服。
[img]274934[/img]
第五,当时的首相是李林福。这个人很聪明,手段很高。他非常擅长玩权力。安禄山几乎多次落入这个人手中。他非常恨他。虽然后来首相被杨国忠取代,杨国忠非常喜欢被奉承,安禄山只是善于奉承别人,自然让杨国忠开心,但安禄山也很担心,如果有一天会有像李林福这样的人,那你就倒霉了。
[img]274935[/img]
第六,当时的李隆基毕竟年纪大了,以后会有新皇帝继承他的王位。安禄山不知道新皇帝会是谁,也不知道他的性格是什么。新皇帝经常用一些前朝将军来做手术。未来的新皇帝将是他周围埋葬的雷声。如果将来有爆炸,他不仅会死,而且他的后代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img]274936[/img]
第七,安禄山当时的位置也很有利。他可以从河北发兵,以最快的速度进攻。如果中间没有人拦截,他可以很快到达长安。值得冒险一次。
基于以上因素,安禄山叛乱实际上是李隆基为他创造了条件,但他背后有一把刀。他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赌博。如果他赢了,他将得到一个国家。如果他输了,他不会比不叛逆的结局好多少。
为什么安禄山叛变唐玄宗? 安禄山是被情况迫还是另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