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崔浩的故事吗?接下来给你解释一下!
在南北朝之际,北方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北魏。与以前的曹魏不同,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是典型的鲜卑政权。他们利用前秦分裂的机会,在乱世中成功建国,在拓跋涛的努力下成功统一了北方。与前秦非常相似,北魏的统一感谢了拓跋涛的才华,也感谢了他的传奇崔浩。
魏书记载:“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玄伯白马公的长子。文学少,经史博览。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究精义,时人莫及。崔浩出身名门。后来,清河崔家成为隋唐时期的大门阀。历史上著名的七宗五姓之一。崔家的繁荣与崔浩的崛起密切相关。他很早就进入北魏政权,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贵担任秘书。从那以后,崔浩一直在朝鲜升职。
[img]273795[/img]
太武帝拓跋涛继位后,崔浩的仕途也发展到了巅峰,拓跋涛能继位,也得益于崔浩的帮助。在崔浩的帮助下,北魏不断消灭北燕和北凉的政权,成功统一了北方,打败了稳定的国家。崔浩在这个过程中运筹帷幄。他不仅有出色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技能,而且是治国理政的好手。虽然崔浩经常比张亮好,但我觉得他应该属于张亮和萧何的结合体。
备受宠信
崔浩在朝中非常值得信赖,拓跋韬不仅公开表示,朝中任何人都无法做出决定,都先问崔浩的意见。
根据魏书记载:“
世祖每幸浩第,多问异事。或者仓卒不如束带,奉进疏食,不暇精致。世祖举匕首或立尝旋转。这就是他的宠爱。于是引浩进出卧室,加侍中、特进、抚军将军、左光禄医生,赏谋谟之功。
”
[img]273796[/img]
崔浩可以自由进出宫廷,皇帝经常进他家谈事吃饭,这是一种极大的恩宠。只有崔浩在朝廷才能得到这种待遇。之后,崔浩掌握了中国的大部分权力。比如《资治通鉴》记载:“魏司徒崔浩,自力更生,略受魏主宠爱,专制朝廷权力,品尝冀、定、相、幽、五州的几十个人,都是从军守开始的。可以说,朝中政务、官员任命这些大权掌握在崔浩手中。
俗话说:水满溢,月盈亏。崔浩在仕途达到巅峰时,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那就是北魏著名的国史案件。事实上,这件事并不复杂。拓跋鲜卑也是鲜卑部落中非常落后的一个。与宇文部这些文化先进的部落不同,拓跋皇室成立后感受到了压力。
他们也想稳定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们尽最大努力改变拓跋鲜卑的落后局面。修复历史书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利用修复历史书来继承部落的文化和历史。历代都非常重视历史书,但当时北魏很少有人有能力修复历史书,所以崔浩负责这件事。
他处理得很好,拓跋部早期到现在大部分历史都写得很详细,但崔浩主持的史书,引起了朝鲜卑微贵族的不满,他们疯狂攻击崔浩,一直信任崔浩拓跋涛看到史书,非常生气,直接下令杀死崔浩,崔浩家庭和婚姻家庭,这是北魏著名的历史事件。
国史事件的真相
事实上,皇帝有生与死的权力,但皇帝不想杀任何想杀任何人的人。历代一些掌握权力的臣子被皇帝杀害,其中大部分是谋反和结党。几乎没有人在修史书中被杀。更重要的是,崔浩是三朝的老大臣,也是国家的支柱。很难相信拓跋涛以前如此信任他。
国家历史案件的官方说法是,崔浩的历史书太直接了。拓跋部早期的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或者一些值得避免的事情,都被记录下来,并传播到民间。每个人都来评论拓跋家族的历史。这件事让拓跋棠和鲜卑贵族非常不满,这让崔浩成为了杀手。
事实上,我认为这是犯罪的结果。崔浩的死不是国史修炼的问题,而是北魏政局汉族与鲜卑贵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在拓跋涛继位后,崔浩显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被免职了。这是崔浩在朝鲜的行为,引起了这些鲜卑贵族的不满。他们不愿意让汉人排名靠前。后来,正是这些贵族领导杀死了崔浩。
改革把崔浩送到死路上
崔浩主持国家改革。他是汉族人民,自然想恢复汉族人民掌握政治的局面。然而,这些以拓跋鲜卑为主的皇室和贵族仍然处于部落文化中。他们仍然坚持原来的一套,对汉族人民有本能的敌意。
崔浩觉得有这么大的权力,朝廷必须依靠汉人的力量来维持,所以他在改革上有点过于激进,这也导致了他的最终死亡。据《资治通鉴》记载,崔浩想整流产品,区分姓氏。他的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造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请三思。”
不幸的是,他没有听表弟的话,而是试图实施汉化。他的汉化不同于孝文帝。他是一个强行支持这些以自己家庭为代表的汉族人民的家庭,希望朝鲜的权力掌握在汉族人民的手中。我认为这是根本矛盾的体现,也是拓跋涛杀人的原因。
崔浩这样做一定是为了国家。汉化本身没有错,但他精通阴阳,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平衡的道理。汉族掌握国家政权,这在鲜卑政权中很难出现。原来崔浩在朝鲜当政,引起了鲜卑贵族的不满。然而,他的政策改革几乎剥夺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因此,他们利用国史事件对崔浩进行了反击和清算。
崔浩:北魏第一名,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