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富察傅恒一定是电视上的形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是你知道富察傅恒真实的样子吗?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后人的批评。对清朝历史人物的评价戴着有色眼镜,无法客观评价。“文能安天下,武能安天下”等最高评价几乎找不到对应的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虽然被《清史稿》评为“中兴以来只有一个人”,但后人对他也有很多“用将就胜,自将就败”的负面评价,甚至因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残忍无辜而被称为“剃头”。这样的人物可能会“定天下”,但绝不能“安天下”!
[img]273593[/img]
晚清重要大臣李鸿章,“清朝唯一有能力与世界列强竞争的人”,虽然文能“独立国事几十年,内政外交往往一身当其冲”;武能“在重要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甚至被《清史稿》评为“人生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不愧为国臣”。然而,李鸿章只是一个“糊裱匠”,也曾自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更何况李鸿章努力了几十年,晚清依然是“乾坤未定,天下未安”,这样的人物,也配不上这样的称号。
在如此混乱的形势下,曾国藩、李鸿章等为晚清延续生命的强大“中兴名臣”,不能称之为“文能写安天下,武能上马定干坤”。那么,清朝历史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物吗?
当然不是!
笔者认为,清朝历史上只有一个人能达到“平天下,定乾坤”的文武全才。他是乾隆著名的将军、重要的大臣富察·傅恒。
傅恒其人
富查·傅恒,出生于满洲八大姓氏之一的富查家族,是将军之家和大臣之后。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富查家族的代表人物是马齐和马武。当时,他们被称为“两匹马吃了世界上所有的草”。康熙43年后,在马齐和马武的领导下,富查家族开始领先,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满洲勋家族之一。
雍正五年来,雍正皇帝将马齐的侄女、察哈尔总经理李荣宝的女儿富查家指向当时的皇帝四子弘利,后来是乾隆皇帝。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去世,四子弘利登基为皇帝,并将富查家族封为皇后。从那时起,富查家族开始踏上飞翔的道路。
富察傅恒是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皇帝的姐夫。
乾隆五年,18岁的傅恒担任蓝玲侍卫,成为六级武术官员,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团级干部;不到一年,傅恒晋升为一级侍卫,成为三级武术官员,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军事干部。
乾隆十二年,傅恒担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銮仪卫、殿试卷官、会典馆总裁。此时,25岁的傅恒已成为财政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央仪仗队队长、国家法典编纂办公室主任,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img]273594[/img]
不可否认,25岁的傅恒能够迅速爬上副国级干部,这对富察皇后和富察家族有着绝对的影响。就连乾隆皇帝也亲自承认,“傅恒的加恩也是因为皇后的推恩”。然而,富察皇后死后,真正让傅恒登登上了仕途的巅峰,取得了“文能安天下,武能安天下”的成就。
武能上马定乾坤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在东巡中去世。这时,恰逢大学士娜亲督教金川叛乱不利,被乾隆皇帝杀害。失去皇后祝福的富察傅恒自愿前往金川作战。
《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了傅恒督师金川前线的结果:
十四年正月,傅恒和提督岳钟琪做出了深入的决定,莎罗奔遣头人乞求降落,傅恒命令自己成就军门。傅恒遂被莎罗奔的父子降职。
金川之战持续了两年,这让当时的朝臣们深感恐惧,也让乾隆皇帝头疼不已。一代著名将领张广泗和“蒙上最深的家庭”的大学生都因为这场战争的表现不佳而被处决。傅恒的导师很快平息了叛乱。你可以想象他的武术策略和功绩。
[img]273595[/img]
乾隆三十年来,缅甸军队多次入侵西南边境——云南。由于作战不力,连续三名云贵总督自杀;朝鲜大臣更加害怕,甚至同意清军征缅“无胜算”。在朝臣不支持、战争屡屡失败的负面情况下,富察·傅恒在危机中被命令,带着刀跨马前往缅甸前线。
清缅之战中,虽然清军胜之不武,但傅恒率领全军歼灭缅甸水军,重创缅甸陆军,迫使缅甸积极祈祷,绝对不可抹去。更有价值的是,在战士前线身患重病的傅恒,真正让缅甸军队看到了清军的军事威望和不可战胜。
两次临危受命,两次力挽狂澜,这样做,绝对可以称得上“武能上马定乾坤”!
[img]273596[/img]
文能提笔安天下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想派兵平叛。然而,他甚至认为平叛过程中的不利局面是天意和当然的结果。乾隆皇帝虽然可以独断,但面对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他只能无奈。
此时,被提升为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用飞机大臣的富查·傅恒,力排众议,支持乾隆皇帝用兵,主动演奏所有请求单独办理准噶尔战役的军事。
后来,富察·傅恒带领军用飞机大臣制定了叛乱战略,调动了军用粮食和工资,并部署了将军和火器。准噶尔之战胜利后,乾隆皇帝对“与我一起处理军事人员,但大学士傅恒日夜与我一起工作”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虽然清朝没有“宰相”,但同时接受大学士职称和军机大臣的朝廷重臣,基本上等于以前的宰相职位。保和殿大学士学位是“殿阁大学士学位”之首,领班军用飞机部长是军用飞机部长之首。也就是说,此时的富察傅恒相当于朝廷的领导人和国务院总理。傅恒过去只能在战争前线展示自己的权谋,用“笔杆”赢得了另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有利于证明了他“文能提笔安天下”的特殊才能。
[img]273597[/img]
后记
就像乾隆皇帝对富察傅恒的评价一样,“世界元臣,与国休戚。金川早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师定策,只汝予同。侯不战,宜居第一功”,被乾隆皇帝比作汉代萧何的一代名将和朝廷大臣,“武”可以亲临战士前线,主管获胜;“文”可以在战争后面制定战略,间接促进平叛成功;更重要的是,在首相高位的傅恒也可以帮助乾隆皇帝创造“乾隆鼎盛时期”。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行为,属于“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历史上真正的富察·傅恒是什么样的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