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多尔根(1612年11月17日至1650年12月31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明朝万历40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根被封为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根与皇太极一起出征蒙古察哈尔部。军功被授予“墨尔根戴青”称号,成为正白旗的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根等带领军队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获得传国玉玺。
[img]272730[/img]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瑞亲王,12月与皇太极亲征朝鲜,参加丙子之战,征服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战争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皇太极死后,多尔根和济尔哈朗协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皇位,称为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为叔叔摄政王、叔叔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被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了多尔根的头衔,挖掘了它的坟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其平反,恢复了瑞亲王的头衔,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为统一产业,失败最多”。
生平简介
多尔根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也是皇太极的弟弟。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清代统一基础的关键人物,也是清代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
1626年封贝勒;1636年因战功封,硕瑞亲王;1643年,他被称为摄政王;1644年,他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夺得中原冠军,先后封为叔叔摄政王、叔叔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去世后,他首先被尊为宗义皇帝,然后被顺治皇帝追讨谋逆罪;1778年,乾隆皇帝平反,复瑞亲王封号。
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为统一产业,厥功最大”。
清太宗皇太极晏开后,谁来继承王位成了当时最敏感的问题。以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琏为首的两个政治集团,以太极长子的英雄主义为首,互不让步。这时,孝庄文皇后,当时还是妃子,找到了多尔琏,并提议让多尔琏戴上福临即位。其中一个条件是多尔琏担任摄政王。在权衡了利弊之后,他同意了孝庄文皇后的意见。
[img]272731[/img]
然而,有些人认为另一个秘密是多尔琏与孝庄文皇后进行了权力和色彩交易。多尔琏年轻而精力充沛,但她从一个弱点变成了好色,特别关注她的嫂子孝庄文皇后,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孝庄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王位继承的关键时刻,他使用了杀手锏,一举成功,使儿子福临成功继承王位。
多尔根善于利用北方汉奸,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入关前后,不可原谅蒙古、朝鲜、汉族群体屠杀、野蛮掠夺、强奸妇女等罪行。多尔根是满族征服朝鲜、蒙古和中国的重要英雄之一。
但一般认为他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占房)、(抢劫汉人为奴隶)、逃人法(逃人法)持续时间最长,是逃人法。
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根生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