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带你去追求历史上真实的宋慈,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宋慈是南宋著名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的鼻祖”,为中国的法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书上很少记载他,甚至元人的宋朝历史也没有他的传记。
2005年,这位900年前的法医学家随着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流行而闻名。然而,宋慈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并不真实,他被附加了太多神秘的色彩,给人一种复杂的印象。
[img]271586[/img]
那历史上真正的宋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有多厉害?
宋慈出生于1186年,来自福建省建阳市。虽然他的祖先中有很多人是官员,但他的家庭背景并不突出。他的父亲宋巩曾担任广州节度使者,是一位诚实的官员。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环境在宋慈的成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奠定了他后来节俭、廉洁的方式。
宋慈从小聪明勤奋。十岁时,他拜名理学家朱的学生和建阳人吴雉为老师,系统地学习理学思想。后来,在吴雉的介绍下,宋慈与杨芳、黄干、李凡子等儒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咨询了经典和广记博览会,相当全面,学习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岁左右,宋慈进入临安太学深造。历史记载,他“善辞令,按案写字,动辄千言万语”,经常鼓励自己“治世以德,不以小惠”,在数百名学生中崭露头角,深受理学家真德秀的喜爱。
然而,宋慈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1217年,31岁的宋慈才在浙江省鄞县担任县尉。这时,宋慈的父亲病得很重,卧床不起。他选择留在父亲身边孝顺。第二年,当他父亲去世时,宋慈不得不在家孝顺。
转眼间,到了1226年,宋慈已经过了迷茫的一年,才成为江西省丰城县的主书,然后去了长汀、邵武等地工作。在此期间,宋慈为官造福一方,非常体贴民情。他经常把兴利除弊作为自己的责任,积累了良好的官方声誉和声誉。
1239
从2000年开始,53岁的宋慈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刻。今年,他调任广东提点刑狱官,与法医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还担任江西提点刑狱官和广西提点刑狱官。到1247年,62岁的宋慈奉命担任湖南提点刑狱官。
[img]271587[/img]
在过去的10年里,宋慈在许多地方四次担任提点刑狱官。“听证会是清明节,决事刚果。抚善良,临豪滑。”宋慈在处理案件时非常谨慎,特别注意证据的收集和现场的检查。他经常说一句谚语:“监狱不比大辟(死刑)重,大辟不比初恋重,初恋不比考验重。”他这么说,这么做。
宋慈刚到广东时,就致力于对积案悬案的调查处理。历史上说,他“制定条约,制定时间表,阅读8月份,确定200多起案件”。短短8个月,宋慈就集中审理了200多起案件,不仅处决了大量罪犯,还处罚了大量罪犯,还处罚了一群贪污犯罪的监狱官员。
在案件调查中,宋慈经常深入案件现场,亲自调查取证,杜绝不公正、虚假、错误案件的发生。特别是对于谋杀案,宋慈“必须根除其死亡”。努力恢复案件过程,通过尸检、物证收集、现场调查等形式绳之以法。
有一次,宋慈接到一起火灾致死案,立即赶到现场。我看到死者的妻子对丈夫烧焦的尸体哭泣,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件发生的故事:她的丈夫因病躺在家里的床上,她在地上工作。当她回来时,房子被大火吞噬,她的丈夫被烧死在房间里。
宋慈没有相信农妇的陈述。她走上前仔细检查了尸体,发现死者没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地面背部的烧伤痕迹也很轻,嘴和鼻子里没有灰尘。他得出结论,死者并没有死于火灾。在随后的审判中,农妇承认她与人通奸,并与奸夫一起杀害了她的丈夫,并在火灾现场伪造了罪行。
还有一次,一个村民来报案,在路边的草地上发现了一具男尸,被刀伤了。宋慈检查现场后,初步判定凶器为镰刀。结合死者的财产,他得出结论,这是一起仇杀案。
经过调查和走访,衙门锁定了嫌疑人。然而,宋慈并没有逮捕此人,而是将村民手中的镰刀全部集中在一个空地上。
盛夏时节,镰刀上有许多嗡嗡作响的苍蝇。看到这种情况,镰刀主人不得不跪下求饶,承认杀害死者的事实。
原来镰刀上残留的一点血腥味吸引了苍蝇,它们聚集在凶器上,拒绝散去。宋慈找到了凶手,把他绳之以法。
宋慈除了一丝不苟的办案外,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本名为《洗冤集录》的法医。在这部7万多字的巨作中,宋慈总结了验伤、验尸、验骨、验血的方法,以及人体解剖、尸检、现场检查、死伤鉴定、自杀或谋杀等各种特点。
《洗冤记录》一经成书,就受到宋理宗的赞扬,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颁发,要求刑狱官员必须有一本手册。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历代法医都将其视为金科玉律,其权威性甚至超过了朝廷颁布的法律。
这本书比西方法医早了300多年,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被翻译成朝鲜、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语言,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因此,宋慈奠定了古代法医学家的第一地位,被誉为“世界法医学奠基人”,成为法医的鼻祖。
法医鼻祖宋慈有多厉害?揭露他生活中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