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的重要性1:崇拜上帝的精神领袖是天国的信仰和人民的心
烧炭出身,大字不认识一个,半路出道的杨秀清,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那就是获得“代天父传闻”的权力,关键时刻他就是上帝。这个身份很重要,是杨秀清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的重要保证。洪秀全干革命时,打着“崇拜上帝教”的旗号向大家宣传,以宗教为建国理论基础,宣传人人平等,共享和平繁荣时期。在信仰的支持下,早期太平军意志坚定,战斗力强,是八旗、绿营甚至湘军都闻风丧胆的强队。林凤祥区2万北伐军,为什么敢横扫中原,吓得咸丰想逃到关外,在于北伐军信念坚定,战斗力强。杨秀清是“天父替身”,是天国的信仰,也是天国人的心。只要杨秀清出事,天国军民自然会怀疑崇拜上帝的信仰,人心松懈,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img]270556[/img]
杨秀清的重要性二:理性派的代表,有能力改变信仰,恢复儒家传统
1854年3月,中兴名臣曾国藩率领湘军水陆1.7万兵马北上长沙。途中,他发布了《讨粤土匪》,谴责太平天国违反人伦,破坏传统,然后号召知识分子与之战斗到底。与儒家思想相反,曾国藩等汉族士大夫有了攻击太平天国的理论依据。他们避免了满汉民族的矛盾,但紧紧抓住文化冲突,尽一切可能为维护满清统治找借口。太平天国理性派的代表杨秀清,虽然常假传“天父下凡”,却根本不相信。杨秀清能表演“天父下凡”,本身就说明他看穿了本质,不相信宗教。杨秀清进入武昌后,到寺庙祭祀,表示尊重传统的诚意,直接打洪秀全脸。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想毁掉儒家经典文献,而杨秀清则强烈反对,并毫不犹豫地强迫洪就范“天父下凡”。可以说,只要杨秀清不死,他就有改变天国信仰的计划和能力,恢复儒家传统,争取士大夫的支持。
杨秀清的重要性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及其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胜利的保证
太平天国名将众多,堪称帅才两人,杨秀清、萧朝贵。不用说,杨秀清的军事能力从广西一路杀到南京,再到北伐、西征,连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的巨大军事胜利离不开杨志的统筹规划。以“江南大营”攻防战为例。石达开、秦日纲、李秀成、陈玉成都不想打架。原因是士兵们累了,但杨秀清坚持要打架,不能再谈了。结果,他成功了。杨秀清坚持打“江南大营”,自然有他的理由: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如果你不能摆脱“江南大营”,你就永远摆脱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尴尬局面,迟早会被满清消耗掉。当然,杨秀清坚持打,而大家都要打,说明杨秀清的命令执行力很强,他是绝对的核心。要知道,东王集政权、教权、军权于一体,能“控制诸王”哦。张德坚的《贼情汇编》评论道:“在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熟练。虽然不读书,无知兵法,但都是危险的警察,逞其毒焰,竟能成为燎原之势。“我非常钦佩他的军事才能。
[img]270557[/img]
1856年9月,东王杨秀清死于“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军民信仰崩溃,军事上没有统一指挥。石大开、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难以承担重大责任,不能再玩了。天国的灭亡迟早会发生。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奉洪秀全命回京辅政,“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心欢乐”,翼王人心所向,威望很高。然而,翼王石达开确实不是统帅的料。他是治理地方民政的好手,带兵打仗也不差。他也可以做外交,但协调整体情况可能不可行。石达开辅政半年,太平天国军事局势没有好转,反而比“天京事变”更糟糕。湖北战场:重镇武昌丢失,湖北危急。安徽战场:桐城被包围,李秀成苦苦挣扎。江西战场:湘军局部反击,太平军防守。天京战场:溧水、句容、镇江等。再次被“江南大营”包围;石达离开北京不到一周,溧水和句容落下,镇江被包围,天京再次焦虑不安。当然,我们不能把这种糟糕的情况都算在石达开身上,但他真的无法改变。
未能改变局面,关心江西安全(石达开亲手打下的地盘)。也许这才是石达开外出单干的真正原因。洪仁发和洪仁达的约束只是催化剂。翼王单飞,陈玉成和李秀成迅速崛起,肩负起拯救太平天国的重任。陈玉成、李秀成带兵打仗很好,是时代名将。然而,陈、李注定不能玩,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局势不好。抛开其他因素不谈,陈、李时代总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谁是军队最高教练,谁有资格领导全军,控制各种兵马?很简单,陈、李不能,杨秀清死后没有所谓的最高指挥官;洪接着玩“封地制度”,将军分散到2700位王子手中,导致军事指挥失败,彼此死后不久,最终被湘军打破。正如李秀成在自述中所说:“封王太滥,划地为守,互相争雄”。太平天国怎么能不败呢?
从以上可以看出,东王杨秀清集政权、教权、军权于一体。他不仅能力强,而且享有“代天父传闻”的权力。他是太平天国军民的精神支柱。杨秀清一死,崇拜上帝的信仰就崩溃了,人心也松懈了,军事统一指挥体系也崩溃了。当然,石大开、陈玉成、李秀成等诸侯也不能玩了。你怎么说?
杨秀清对太平天国很重要。他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