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肃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清朝著名的中兴大臣,大家一定会想到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彭玉林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镇压太平天国,消灭扭军,建立洋务企业,从而延长了清朝的国家。事实上,如果谈到对清朝ZTE的贡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可能无法与著名大臣相比。他为咸丰皇帝提出了一项政策,延续了清朝近50年,但后来死于妇女(慈禧)。这个人就是曾国藩、左宗棠之伯乐,被称为一代中兴大臣,后来成为八大辅政大臣的真正领袖。
[img]270464[/img]
苏顺(1816-1861年),满洲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开国八大铁帽王之一,郑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出身不高贵。早年肃顺在侍卫处工作,服侍道光帝左右,凡祭祀、朝会、时巡、大阅等礼仪活动均由他主持,深受道光信赖。咸丰继位后,肃顺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他被授予皇室前大臣和内务府大臣。他与家庭部尚书共同组织了一名大学学士学位,领导了保镖内部的大臣,并领导了所有事务。可以说,苏顺已经成为咸丰帝的铁杆亲信。然而,苏顺有很强的能力和独特的视野。他已经看穿了满蒙贵族腐朽衰落的本质。他直言不讳地说,没有汉族地主的帮助,清朝就无法逃脱太平天国运动的灾难。为此,他向咸丰提出了“重用汉臣”的建议,并大力支持曾国藩、左宗棠,使他们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img]270465[/img]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像毁灭一样横扫八旗和绿营。在象州中平,甚至有7名太平军追逐1000名清军。太平军于1853年3月进入南京,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若按此趋势发展,大清灭亡指日可待,根本熬不到辛亥革命爆发。此时,苏顺建议咸丰重用汉族地主,允许他们组织“团练”,协助地方平叛。在此背景下,曾国藩及其“湘军”崛起。但咸丰一开始并不打算重用曾国藩及其“湘军”,而是想把它当枪使,把八旗、绿营军当炮灰。要知道,曾国藩哭着求咸丰授予湖北巡抚一职,却被婉拒了。1860年春,“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八旗、绿营这两支正规军一塌千里,丝毫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苏顺趁机建议咸丰授予曾国藩实权,让他放手去做。不久,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职务,控制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军政事务,成为清朝的封疆官员。
可以说,如果没有苏顺力支持,估计曾国藩是不会玩的,也不会成为中兴名臣。同样,如果没有肃顺的帮助,另一位中兴名臣左宗棠不但没有建立功绩,也许早就成了清朝的刀下冤魂。1859年7月,左宗棠在赢得宝庆大战(石达开惨败)后,兴高采烈,经常自称是当代诸葛亮。他根本看不起任何腐朽的官员,总是责骂别人。要知道,当时左宗棠只是一个小秘书,没有一官半职。虽然他能力很强,但他得罪了很多人,还是得罪了权贵。为此,咸丰非常生气,认为他的小秘书(工作人员)敢于忽视清朝的法律法规,应该斩首公众,这几乎是左宗棠的“范风暴”。然而,苏顺力保也借潘祖荫之口说:“天下不能一天没有湖南,湖南不能一天没有左宗棠”,大力向咸丰推荐左宗棠。因此,左宗棠不但没有被斩首,反而重用,不久任浙江巡抚,立即改为闽浙总督。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苏顺力支持,左宗棠的一个小秘书怎么能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封疆大臣呢?
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肃顺真的很厉害,眼光独到。后来,太平天国被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摧毁,为清朝延续了近50年,也迎来了中兴时期,历史上被称为“同光中兴”。在这方面,说苏顺是中兴名臣,也是名副其实的。然而,肃顺的人际关系太差(主要是为了冒犯满族人,他鄙视满族人,尽管他是满族人),在关键时刻忽视了防御,因此他在“新友政变”中被慈禧队击败,被斩首并公开展示。死前,苏顺还大骂慈禧是个婊子,说自己应该早点开始,也不会有今天的困难。
为大清续命近50年,揭秘苏顺最终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