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者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历史。这意味着对历史的评价应该遵循当代的规则和要求。因此,我们看到的历史可能不是真实的事实,而是修改过的事实。@ 据说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一个打扮成任人的小女孩。
在了解杨迪皇帝之前,我们不妨看看一些与杨迪皇帝同病相怜的皇帝。在正史中,他们往往是一个没有做过好事的混蛋国君,比如商纣王,战国时期的宋王燕,隋朝的杨迪皇帝。事实上,他们可能不像史书上说的那样无道,而是有才华的皇帝。那么,为什么历史上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呢?
[img]269728[/img]
好吧!再来看看杨迪皇帝当政时的高光表现。按照这个表现,绝对是千古一帝的水平。
我们都说杨迪皇帝在修建京杭大运河之前,要去扬州看美女和琼花,但他不小心插上了柳树,这完全抹去了杨迪皇帝的成就。但实际上,隋颉帝是为了打通南北水路交通而建造的。当时很多朝臣建议京杭大运河只需要钱塘江修到黄河流域,通过渭河将南方物资运到长安。但隋阳帝坚持修到涿郡,一个当时边塞经济不景气的小镇。隋杨帝坚持自己的观点,大臣们反复劝诫,说民力太多,怕生祸。这个涿郡,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县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往返,船不停”。大运河在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全国统一方面发挥了作用。
[img]269729[/img]
我认为杨迪皇帝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一个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考试制度,也被称为世界考试的祖先。
@ 杨迪皇帝南征北战,大大拓展了中国的领土。他征服吐谷浑,开发西域,畅通丝绸之路。这不就是现在的一带一路吗?
至于史书上说他荒淫乱伦,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img]269730[/img]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历史记录是滞后的。一般来说,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修复历史。为了保证后一个朝代王权的合法性,不可能说前一个国王或后一个国王像鲜花一样美丽,像圣人一样高贵,也不可能如实记录。前一代的任何错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历史事实中存在选择性失明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好的故事。
2、史书编辑的立场和价值观。史书通常是官方行为。官方任命的史官通常是儒家学者。儒家思想注重动机,不注重效果。正如董仲舒所说,正义不谋其利。只要初衷正确,就是为国为民服务。至于是否有实际效果,我们不考虑。如果我们不公开,即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也不会考虑。@ 即使隋朝的杨帝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初衷也是错误的,这是可以忽略的。
杨迪皇帝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无道的暴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