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权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南明时期呼风唤雨,控制着超级大纲,在公务员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奉承的气氛。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进京。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愿受屈辱。他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据说明朝紫禁城建成后,他在这里放煤,所以他说)上吊自杀。为弘光政权,马士英抓住机会,拥戴福王朱由松在南京称帝。
[img]265963[/img]
马士英在策定(支持新君主上位,以定超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朱由松重用。握坐稳后,马士英大权强烈推荐其死党阮大成。南明政权中有大量东林党争中的人。马士英想用自己的力量支持自己的力量,这打破了原有政治力量的平衡,不可避免地遭到政敌的反对。因此,尚未完全安定下来的弘光政权,再次陷入党争的漩涡,于是在一年内被摧毁。
马士英、阮大成两人结合后,开始大量迫害东林党人,党争进一步加剧,朝廷内部分裂严重。与此同时,马和阮两人公开出售官员。有一段时间,洪光政权烟雾缭绕,与奉承的恶棍相比,使南明王朝更加动摇。那些用钱买官位的人不同于那些通读四书五经考试的人。他们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和技能,他们的主要目的也不在这里。花钱自然要用尽自己的权力,贪污淫秽,无恶不作。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职务为家人、亲戚、朋友谋福利的人数不胜数。
[img]265964[/img]
当一个政权中的每个人都为了私立而不择手段时,整个国家就会被掏空。同时,即使有忠贤,也会被排挤、压制甚至付出生命。如果基础不牢固,就会动摇。久而久之,腐朽就会腐烂。后来,藩将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带领军队南下。紧急情况下,马士英从长江北部抽调军队,导致长江防线南移。左良玉率领明朝唯一的精英离开武昌后,失去了南京的屏障。结合上述因素,清军趁机南下,遇到的阻力会很小,加速了洪光政权的崩溃。
[img]265965[/img]
读史鉴今,没有读到这里,不禁感叹了很久。古今有多少事,真的只能在笑话中付出吗?人们总是忘记过去发生的一切。在任何时代,当权利人的绝对权威受到威胁时,他们总是在政治中心上演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他们有权把成千上万的人放在死地上。他们不择手段地在血腥的风暴中,人们也逃离了历次政治风暴中的痛苦,或者流离失所或分居,或者在权力的竞争中成为受害者。原来这一切从未停止过,“兴,人苦;死,人苦”。几千年前,屈原在辽阔而艰难的土地上走来走去,发出了太多读者的心声,“长得太息以掩鼻涕,哀民生那么艰难”。
明末大臣马士英是如何成为南明弘光政权首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