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刘文秀总会想到电视里的那个,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张明振是南明政权的著名抗清将军。南明第一位皇帝被清军逮捕并处决后,他支持鲁王朱以海监督国家,后来被封为富平将军,负责军事事务。
顺治六年(1649年),南下清军抵达浙江东部,朱以海被迫迁往舟山群岛定海。岛上居民非常支持明朝的政策。朱以海到定海后,大量沿海人前来参军。仅仅一年时间,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形势很好。
然而,在良好的情况下,南明政权内部发生了内讧,一些掌握军事部署的将军降清。这导致舟山定海被清军征服,大量反清人员被杀。朱一海、张明珍等人被迫逃跑,南下到厦门投奔郑成功。
当时,南明还有一位永历皇帝。郑成功觉得自己很有实力,根本不喜欢朱以海,也不承认自己的正统地位。虽然他们被允许留在厦门,但他们只与郑成功保持联盟关系。朱以海心灰意冷,上表还在云南的永历皇帝放弃了监国的名义。
[img]265156[/img]
由于不受欢迎,顺治十年(1653年)春天,张带着人马离开郑,成功北上,占领了崇明岛的一些地方。当时崇明岛有一个崇明城,只有少数清军驻扎在城里。
张名振包围了崇明城。八个多月后,崇明城的清军终于投降了。于是张名振在崇明岛站稳了脚跟,各地的反清力量不断归附,一下子增加了几百艘船。不久,他们夺取了清军100多艘粮食运输船。张名振把所有这些船都扩展到了水手。有一段时间,他的水军实力大大增强。
当时,南明军队的主力军在西南地区,湖南和湖北也有很多。如果他们成功东下,南明军两路会师长江下游,将对清军南下构成威胁。很有可能恢复长江南北的统治。因此,张明珍决定让水手前往长江,迎接南明军从西南东下的主力军。
张明珍第一次进入长江是在顺治11年(1654年)的第一个月。他带领明军分批乘船进入长江口。到达瓜州后,他在另一边的金山上岸。他在清军驻扎了两三天。满清江南总督看到金山失踪,紧急派兵增援,但在增援清军到达之前,张明珍的舰队主动撤退,回到东部。
[img]265157[/img]
今年3月底,张明珍率领600多艘水手舰艇第二次深入长江口。他们顺风而上,在扬州外焚毁了数百艘为清朝效力的盐船。清军看到他们再次进攻,迅速调兵遣将,准备进攻。然而,张明珍和其他人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在清军反击之前撤回了崇明岛。
12月,张明珍率领400多艘船追赶河流,第三次进入长江。这一次,他们直接抵达南京郊区的燕子集,震惊了东南地区的清军,但他们仍然没有等待南明军队的主力。大约在年底,他的船长不得不慢慢撤退,主动退出长江。
回到崇明岛,张明珍第二年征服了舟山,扩大了一些实力。但夺回舟山后,张明珍突然在军队中死亡。有人说他被郑成功派人毒死,但他的死因仍有争议。但在他死前,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让船师由副将军张黄燕领导,继续抵抗清朝。
[img]265158[/img]
联系东西明军的计划以恢复长江中下游为重点,得到了许多反清复明人的认可。张明珍和其他水上将军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所以他们带领部门全力以赴。然而,张明珍没有收到西南部队,精心策划的计划也没有结束,因为西南南明的主要抗清力量没有派出。
虽然西南明军有皇帝,但实际的军事领导人是孙可望。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政治野心扩大了,他总是梦想着取代永历皇帝,不想亲自统一军队。因此,他决定带领刘文秀带领军队与张明珍见面。
然而,尽管刘文秀决心反清复明,但他不愿意为孙可望打败世界。他清楚地意识到,傲慢霸道的孙可能威胁到南明政局的稳定,并且总是有篡位的可能性。他担心孙可能会发动政变,所以他不打算在恢复职位后离开,所以他的计划搁浅了。
就这样,张名振等人以东西军事主力为泡影,夺取江南的计划失败了。
刘文秀决心反清复明,但他为什么迟迟不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