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苏轼当官时为人民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

丈夫以铜为镜,能正衣冠;以史为镜,能知兴替;以人为镜,能明得失。那么我们的主人公苏轼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饮湖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 苏轼

说到苏东坡,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想到唐宋八大人物之一。他们才华横溢,诗篇千古。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美食家会想到东坡的肘子。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对北宋以后的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家苏轼在书法、文章和绘画方面都有造诣。当时,他可以说引领了整个北宋文坛。宋朝一提到苏东坡,一定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的文学成就让现代人感到惊讶。那些流行的诗令人向往。

[img]264324[/img]

然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不是苏轼在文坛上的成就。事实上,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造诣,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为国家服务的心。当我们阅读宋代的历史书籍时,除了他在文坛上的成就外,我们可以发现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拯救世界和人民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苏轼在为官时到底做了什么呢?

从史书上看,苏轼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其中防洪、全军、治疫等方面更为重要。

一、苏轼在城墙上防洪

当时苏轼调任徐州为知州不久,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开始做,一个消息让苏轼紧张起来。这个消息是黄河的决口。

在古代,黄河已经成为历代王朝的一个大问题。黄河从上游冲走了大量的沉积物。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水流速度减慢,沉积物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已经成为一条地上河,每个雨季都很容易发生黄河的决口。

[img]264325[/img]

当时黄河在曹村决口,洪水瞬间淹没了附近的村庄和农田,也带走了很多人。并直接涌向地势较低的徐州城。有一段时间,徐州的城墙被洪水淹没,情况变得非常危急。

看到洪水越来越高,人们的旅行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洪水聚集在徐州城墙下,暂时难以排放,这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即城墙将面临倒塌的危险。

有些人会感到奇怪,城墙是坚不可摧的,为什么连洪水都能冲走呢?

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洪水已经好几天没有回来了。徐州的城墙一直浸泡在水中。虽然城墙是坚不可摧的,但高层建筑从平坦的地面开始。如果基础消失,城墙自然会倒塌。连续几天的水浸泡使城墙的基础变软,这是非常危险的。

看到情况不对,徐州市富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赶紧逃离生活。这些富人可以逃离城市。他们把自己的价值绑在身上。即使他们离开城市,他们也可以有一条生活的道路。但对其他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一旦人们知道自己活不下去,就会引起混乱。

[img]264326[/img]

为了防止徐州城陷入混乱,文官苏轼甚至告诉出城的人,他会亲自坐在城头,永远不会让洪水冲垮城墙。看到新知州这么坚定,大家都放弃了出城的想法,纷纷加入了保护城墙的斗争。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为了有足够的力量应对洪水,苏轼想到调用军队。这是一件非常禁忌的事情。文官和将军们相互勾结。没有皇帝或中央法院的命令,他们直接调用军队。无论哪一个,都足以引起朝廷和皇帝对苏轼的怀疑。但苏轼毫不犹豫。他来到军营,恳求士兵们为徐州市做出贡献。

看到知州是这样的,士兵们被他感动了,所以他们带着家伙来和人民一起修建大坝。保卫徐州的人民和财产。雨还在继续,为了稳定士气,让每个人都更加努力工作,所以苏石只是在城墙上建了一个草屋,他亲自住在城墙上的草屋里,日夜带领每个人一起防洪。

最后,在苏轼的大力坚持和各方的指挥下,徐州的城墙成功保存,城市数千万人的财富和生命得以保存。此后,苏轼将修复被洪水破坏的地方,并加固黄河地区的堤防,防止洪水再次爆发。

二、苏轼整军明法

宋仁宗死后,宋哲宗继位。这时,苏轼原本是首都的官员。然而,由于当时的朝廷局势,他要求当地的官员,这样他就可以亲自帮助一方的人民。他早就看不到朝廷的阴谋了。

[img]264327[/img]

面对苏轼的要求,宋哲宗让苏轼到契丹附近的定州当官。在边境地区,北宋部署了大量军队。虽然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低于中央禁军,但他们都承担了长期保卫边境的责任。

最初,边境地区条件艰苦,朝廷尽可能优惠待遇这些士兵。但这里的长官们认为士兵们是致富、扣除工资和食物的一种方式。军队里的士兵们也很懒惰和骄傲,根本不愿意训练。地方官员没有办法。

苏轼来到定州上任后,他立刻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想出了多种方法,@ 就是禁止军队喝酒赌博,防止这种不良行为存在于军营。

@ 是加强对军官的监督,确保士兵的衣服、食物和工资能够充分到达他们手中。看到真正的金银士兵,我相信苏石,毕竟,有太多的坏官员,有一个长官不贪婪的工资,我们自然特别尊重。

抓住春天检阅军队的机会,苏轼重新恢复了军营中长期被遗弃的尊卑秩序。所有士兵都穿着自己级别的官服,看起来威严肃穆,完全像保卫国家的士兵一样。

[img]264328[/img]

三、苏轼在杭州治疫

后来,苏轼被调到杭州。杭州是一个物产丰富、粮食充足的好地方,为北宋王朝的巨大财政支出做出了贡献。当苏轼抵达杭州时,他碰巧遇到了杭州的干旱。饥荒和流行病一起涌向杭州的人们。

为此,苏轼筹集了一笔钱,从自己的财产中拿出52块黄金,在杭州开了一家慈善机构,专门用来治理穷人。他的举动让人们非常爱他。

明年春天,苏轼甚至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的帮助。由于干旱,苏轼知道人们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于是苏轼开始出售常平方米。这是北宋朝廷的政策。在收获年,朝廷大规模购买粮食,并在饥荒年出售,以平息米价,确保人们的粮食安全。

解决这些问题后,苏轼又把目光投向了西湖。当时水运河堵塞严重,每三年重新开挖一次,否则朝廷水运船无法通行,将给北宋朝廷带来巨大危险。这种重新开挖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

西湖也沉积严重,湖面收缩,水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用水也有一些困难。为此,苏轼让人挖了两条河,把水重新引入水运河。这样,水运河就有足够的水可以通航,三年内不需要挖一次。

[img]264329[/img]

后来,苏轼还建了一座大坝,挡住了海潮,防止海水侵蚀杭州的土地。苏轼还在西湖取土建堤,建成的堤坝有30多里长。首先,这一举动是清除湖中的淤泥,使湖水更深。二是方便行人通行。此外,为了彻底解决西湖淤积问题,苏轼让人们在西湖种植菱角,依靠自然的力量防止水生植物淤积。

小结

之后,苏轼在杭州故地重游,发现当地人居然挂着他的画像,甚至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苏轼认为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他没有任何成就。说起来,苏轼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成就而奋斗过。他对名利一直漠不关心。苏轼的名字留给后人赞美。


苏轼当官时为人民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苏轼当官时为人民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

,,,,,,,,

  • 赵构是怎么死的?宋高宗赵构是历史上的好皇帝吗?
  • 简介:宋高宗赵构,他的人生传奇,与秦始皇的父亲秦异人非常相似。他们都是质子,但他们努力成为皇帝。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

  • 揭示岳飞为何不造反的原因? 岳飞是什么样的人?
  • 为什么岳飞不造反? 岳飞是南宋朝廷著名的将军。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有一颗爱国主义的心。岳飞的母亲曾经在背上给岳飞“...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赵霁的儿子介绍宋徽宗 宋徽宗死后谁当皇帝?
  • 宋徽宗赵霁,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代第八位皇帝,艺术造诣相当高。他的兄弟宋哲宗没有孩子。他死后,他被传到他身边。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