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后,尴尬的唐玄宗在禁军的护送下,带着杨贵妃和几位亲信大臣逃离长安城。玄宗一行计划前往四川,当他们前往马尾驿(今陕西兴平)时,禁军发生了骚乱。禁军停止前进,将安史之乱的根源归咎于杨国忠和杨贵妃。禁军首先包围了杨国忠的住所,杀死了他和他所有的姐妹。然后,禁军包围了玄宗和杨贵妃的住所。他们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别无选择,只能下令处死杨贵妃。就这样,宰相杨国忠、宠妃杨玉环、杨家众多姐妹瞬间身首异处。
[img]263181[/img]
既然禁军认为安史之乱的祸根是杨家兄妹,现在杨家兄妹都死了。他们应该能够安心地护送皇帝到四川!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在杨贵妃被处决的第二天,悲伤的玄宗决定尽快离开马尾,前往四川成都。然而,他一出发,就被涌来的人拦住了。原来,叛军占领长安的消息很快传开。当人们听说皇帝经过马尾驿时,他们拦住了玄宗的车。他们要求玄宗留下来,指挥军队平息叛乱。
这时,年纪大的玄宗非常懦弱。他不再是继位时血气方刚的李隆基了。这时,唐玄宗在政治上几乎无能为力,表现非常差。面对混乱的人,他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玄宗从未想过要勇敢地面对叛军,@ 他根本不想留下来。于是,他派太子李亨留下来安抚人民,准备开溜。起初,李亨也不愿意留下来。这时叛军来势凶猛,他手里没有兵马,再加上百姓纷乱,留下来凶多吉少。然而,太子周围的宦官李辅国建议太子留下来。目前还不清楚当时李辅国是从哪个角度考虑的。然而,长期跟随王子,他一定意识到唐玄宗无法承担起保卫国家的重担,也没有出路跟着他。这个时候,如果王子能承担起大任,以后继位会顺利很多。
[img]263182[/img]
在李辅国的建议下,王子李亨同意留下来安抚人民。随后,唐玄宗离开马尾,沿着蜀道前往成都。
留下来的李亨此时找不到方向。他手下没有士兵,不可能直接和叛军战斗。他该去哪里?这是个问题。这时,李辅国又给了他一个主意,让他去朔方,也就是现在甘肃灵武。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首先,李亨曾担任朔方节度大使。虽然他是遥领,实际上还没有到任,但他总是领导,所以更容易得到支持。第二,朔方节度使当时的兵力更加强大,依靠他的力量可以与叛军作战。就这样,在李辅国等人的护送下,李亨前往灵武。
李亨抵达灵武后,在李辅国和朔方军的支持下,李亨在没有唐玄宗许可的情况下,先斩首后演奏,继承王位,遥遵玄宗为太上皇。登基仪式结束后,李亨才派人带着写有他称帝消息的信件前往成都,并向玄宗报告。
这时,在成都定居下来的玄宗接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毕竟,他不想交出权力。但没有办法。无奈的玄宗不得不假装快乐,象征性地下了一条诏书,承认了李恒的王位,并要求世界大事由新皇帝决定。他不再问政治问题,而是安心地成为太上皇帝。唐玄宗在如此凄凉的情况下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img]263183[/img]
公元757年中旬,郭子怡将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今年年底,玄宗回到了离开两年的长安。虽然他受到了首都人民的欢迎,但他感到很不舒服。毕竟,帝国的权力已经不在他手中了。762年,78岁的唐玄宗去世了。不久之后,52岁的苏宗也去世了。唐朝的两位皇帝在同一年去世,再次给稍微改善的帝国蒙上了阴影。
唐玄宗第一次继位时,锐意进取,任贤用能。在一批贤惠的宰相和大臣的帮助下,他创造了开元的繁荣时期,这无疑是非常伟大的。然而,在他统治后期,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位奸臣控制了政府,唐朝政府开始走下坡路。此外,藩镇继续扩大,唐朝没有死,这是非常好的。在他的晚年,玄宗在政治上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他荒凉的夜景也是他创造的。
为什么唐玄宗的凄凉夜景是他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