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里克。
里克,赢姓,里氏,名克。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实力雄厚,先后与楚、秦争霸,均胜出。里克是晋国的卿大夫,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晋朝拥有绝对的军权,实力雄厚。公元前651年,晋国国君晋献公病逝,献公托孤奚齐于亲信荀息,希望荀息立李姬之子奚齐为君。作为献公最有效的助手,里克此时联合邳郑父等人暗杀了奚齐。然而,在杀死奚齐后,里克并没有夺取晋国的君位,而是出国要求公子重耳和夷吾回国继位。为什么呢?
晋献公是晋武公的儿子,武公去世后继承了晋国君位。此时的晋国刚刚经历了几十年的内乱不到两年,人民苦不堪言,国家萧条,处于混乱之中,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献公一继位,就开始改变晋国现状,争取利用齐楚争霸的好机会,迅速增强晋国实力。里克是晋献公最有效的助手。他一年四季都在战斗,取得了许多军事成就。因此,他在军事上有发言权,也是掌握晋国君权的重要大臣。申生是晋国王子,里克是支持王子申生的党派。
历史记载,晋献公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沈生、重耳、夷吾三人为贤,晋国上下分为许多派系,各位公子都有自己的党羽。在祖父齐桓公的大力支持下,沈生也是晋国王子,政治资源最为丰富。此外,申生贤能,拥护者众多,申生成为三位优秀公子中最好的。一个国家,有一个聪明的国王,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国家的未来是美好的。然而,由于献公宠爱了李戎公主李姬,最终被李姬迷惑,压制了所有的公子,还冤枉了申生杀父夺位,逼死了申生。沈生死后,李姬再次逼迫公子重耳夷吾,导致两人逃往国外。晋国其他公子中,除了李姬和少姬的儿子,其余都被分封,远离晋都。
[img]262433[/img]
所有这些都被里克看到了。当他开始分封申生时,作为申生的支持者,他说服了申生,希望他不要接受这种看似是奖励,其实是压制的任命。然而,沈生仁孝仍然遵循献公的命令,不仅接受了分封,还接受了献公的命令来攻打东山高落氏。春秋非卿不将兵,献公明知如此还以沈生为将领,已明显表示自己有废王子之心,但里克还是去进劝献公。里克认为,申生王子的职责只是在中国为国王服务,并在国王出征时留在监狱里。出兵不仅会降低申生的威望,还会阻止申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献公立刻说,儿子那么多,他要仔细想想继承人的问题。里克知道这是献公宠爱丽姬,被丽姬蛊惑造成的,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申生。在申生出征之前,里克说他没有去前线,只是为了在晋朝为申生布局,至少不能让李姬完全掌握主动权,随时观察李姬的一举一动。申生早就知道献公的心意了,他很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未来,里克安慰申生,让他安心打仗,一定要胜利归来。里克安抚了沈生,在征伐东山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回国后的呼声更高。
本来一切都是按照里克的计划进行的,即使献公欲立奚齐,但国民不同意,献公也不得不立申生。然而,李姬再次使毒计,陷害申生谋杀献公,献公相信申生的罪行,与申生彻底翻脸。但沈生顾忌父子亲情,不忍暴露李姬的罪行让父亲伤心,最终以死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沈生一死,里克就爆发了。他认为李姬是晋国的祸害,杀死了他的“君主”。献公死后,里克利用职权杀死了奚齐、李姬等党羽。@ 晋国无君,里克作为晋朝的重臣,只有他有发言权,里克决定谁来继位。在献公、奚齐、卓子死后,晋国的公子们纷纷作乱,都想趁机夺得君位。晋国一片混乱,没有领导人。里克想起了逃离国外的重耳和夷武。他认为重耳更好,所以他先邀请了重耳。重耳不同意,然后他邀请了夷武。与重耳、夷吾相比,不选国内公子太普通,没有君王资格。
为什么里克杀君不篡位晋献公的股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