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和平,这是中原王朝和周边王国的外交手段,即中原将与周边国家结婚,以换取和平,这种手段一般用于中原王朝弱,一旦中原王朝强大,很少使用和平,当然,有些和平是为了长期保持和平,文成公主进入西藏就是这种情况。
文成公主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只是皇室的女儿。历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名字,也没有详细记载她的父亲是谁。唐太宗贞观14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为文成公主,贞观15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女王。
松赞干布嫁给文成公主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事实上,它是吐蕃王朝的国王。它建立了一个以奴隶制为主的王朝。松赞干布作为一代明主,大力引进先进文化,从天竺引进佛教,统一衡量吐蕃国力雄厚,但松赞干布仍钦佩中原唐朝的文化。
[img]262148[/img]
也许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非常自信。此外,他听说吐谷浑和突殿娶了唐朝的公主,他也有类似的想法。因此,在贞观八年的时间里,他派使者到长安,希望与唐朝和睦相处。这样,吐蕃就可以加强与唐朝的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政治和贸易利益,但松赞干布运气不好,他面对的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听说是来自西部寒冷地区的国家,所以严词拒绝了。
使者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于是回去报告松赞干布,说求婚的时候吐谷浑也在,可能是吐谷浑闹鬼,让大唐拒绝了我们。松赞干布也年轻气盛,勃然大怒,于是出兵攻打吐谷浑,先给大唐弟弟一点颜色看看。因为吐谷浑离大唐很远,松赞干布突然出兵,吐谷浑被打破占领,顺便攻打了党项等部门。
[img]262149[/img]
第一场比赛的胜利大大增强了松赞干布的信心,认为他仍然可以和大唐分手。此外,唐太宗不同意嫁给公主,所以经过一些准备,他派遣了大唐的松州。唐太宗看了看,没有给松赞干布一点颜色,他不知道自己的姓是什么。
因此,唐太宗派官部尚书侯君集担任弥道营大总管,右领军将军担任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桃河行军总管,率领5万步兵和骑兵应对松赞干布的攻击。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先锋,主力由侯君集率领。
牛进达率领少量先锋部队,首先到达与吐蕃军营对抗的前线,攻击吐蕃军营。虽然先锋部队数量不多,但都是精英,获得了1000多名吐蕃士兵的第一名。事实上,杀死敌人的人数更多。牛进达的先锋部队数量不多,主要是攻击和杀死敌人。许多首领没有时间带走,这显示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虽然侯君集带领军队主力到达,但松赞干布看到了唐军的气势,再加上被牛攻击所表现出战斗力的威慑,松赞干布非常害怕,于是他退缩了,付诸行动。松赞干布带领吐蕃部队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并派使者向唐朝请罪,再次表达了求亲的想法。这一次,唐太宗同意了。
松赞干布听说后非常高兴,于是派首相禄东赞送礼,送了5200块金子和数百块其他珍宝作为聘礼来到唐朝娶公主。唐太宗把宗室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带领大臣们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迎接文成公主,参观李道宗和儿子的礼物。之后,他和公主一起回到逻辑(今天的拉萨),为公主建造城市和宫殿。现在著名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造的,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松赞干布封文成公主为吐蕃女王。
[img]262150[/img]
此后,松赞干布还派贵族到大唐学习先进文化。从那以后,唐蕃结婚了。在过去的200年里,任何新的赞普都将登基,唐天子将被邀请“登记生命”。
文成公主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松赞干布嫁给文成公主25岁,但两人一起生活了9年,松赞干布去世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没有孩子,松赞干布的儿子死得早,所以孙芒松赞继承,鲁东赞摄政。
[img]262151[/img]
从那以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1年,最后死于天花板,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不回到唐朝呢?历史书中没有猜测文成公主不会回到唐朝,但有三个原因可以从当时的环境中推测:
1、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是一项政治任务。虽然唐太宗派兵打败吐蕃,但吐蕃在高原上很难征服。他只能通过震慑,然后通过亲教化,让吐蕃真诚地服从大唐。文成公主主要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如果松赞干布一死,文成公主就会回到大唐,这似乎是敷衍了事。
2、毕竟,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成为了吐蕃的女王。一般来说,亲密的公主很少回到中原。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外,根据中原王朝的习俗,已婚女孩除非休息,否则不能随意回来。
3、文成公主嫁给吐蕃,九年后就变了。即使她在吐蕃没有实权,她的地位也一直很高。回到唐朝,她只是一个家庭的女儿,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好留在吐蕃。
不管是什么原因,文成公主为大唐和吐蕃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成就也会被世人铭记。
松赞干布去世后,为什么文成公主留在那里而不是回到大唐?